百词典

《体斋宅赏莲用体斋韵》

时间: 2025-05-07 06:14:17

诗句

独坐幽亭数竹攒,名花何意此相看。

一枝已分巢林足,寸步犹疑缩地难。

香爱露华浓似酒,静怜秋色冷于官。

狂来却怪筒杯浅,直欲全倾翡翠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4:17

原文展示:

独坐幽亭数竹攒,名花何意此相看。一枝已分巢林足,寸步犹疑缩地难。香爱露华浓似酒,静怜秋色冷于官。狂来却怪筒杯浅,直欲全倾翡翠盘。

白话文翻译:

独自坐在幽静的亭子里,数着聚集的竹子,名贵的花朵为何在这里相互观赏。一枝花已经足够让林中的鸟儿筑巢,每一步都像是在缩小的地面上行走一样困难。花香喜欢露水的浓烈如同美酒,静静地欣赏秋色却觉得比官场还要冷清。狂放起来却怪酒杯太浅,直想把整个翡翠盘都倒满。

注释:

  • 独坐幽亭:独自坐在幽静的亭子里。
  • 数竹攒:数着聚集的竹子。
  • 名花何意此相看:名贵的花朵为何在这里相互观赏。
  • 一枝已分巢林足:一枝花已经足够让林中的鸟儿筑巢。
  • 寸步犹疑缩地难:每一步都像是在缩小的地面上行走一样困难。
  • 香爱露华浓似酒:花香喜欢露水的浓烈如同美酒。
  • 静怜秋色冷于官:静静地欣赏秋色却觉得比官场还要冷清。
  • 狂来却怪筒杯浅:狂放起来却怪酒杯太浅。
  • 直欲全倾翡翠盘:直想把整个翡翠盘都倒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自家宅院赏莲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东阳的体斋宅中赏莲时所作,体斋是他的书斋名。诗中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独坐幽亭数竹攒”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而“名花何意此相看”则表达了对莲花之美的赞叹。后文通过“一枝已分巢林足”和“寸步犹疑缩地难”等句,进一步以莲花的形象来象征自由与束缚的对比。最后两句“狂来却怪筒杯浅,直欲全倾翡翠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莲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独坐幽亭数竹攒: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亭子里,数着聚集的竹子,营造出一个宁静的环境。
  2. 名花何意此相看:名贵的花朵为何在这里相互观赏,表达了对莲花之美的赞叹。
  3. 一枝已分巢林足:一枝花已经足够让林中的鸟儿筑巢,象征着莲花的美丽和生命力。
  4. 寸步犹疑缩地难:每一步都像是在缩小的地面上行走一样困难,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感受。
  5. 香爱露华浓似酒:花香喜欢露水的浓烈如同美酒,描绘了莲花的香气和露水的清新。
  6. 静怜秋色冷于官:静静地欣赏秋色却觉得比官场还要冷清,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7. 狂来却怪筒杯浅:狂放起来却怪酒杯太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8. 直欲全倾翡翠盘:直想把整个翡翠盘都倒满,象征着诗人对自由和放纵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爱露华浓似酒”,将花香和露水比作美酒,增强了感官体验。
  • 拟人:如“名花何意此相看”,将花朵拟人化,赋予了它们情感和意识。
  • 对仗:如“独坐幽亭数竹攒”与“静怜秋色冷于官”,形成了意境上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莲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通过对莲花的美丽和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自由和束缚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意象分析:

  • 幽亭:象征着宁静和远离尘嚣的环境。
  • 竹攒:象征着自然和生命的聚集。
  • 名花:象征着美丽和纯洁。
  • 露华:象征着清新和自然。
  • 秋色:象征着成熟和冷清。
  • 翡翠盘:象征着珍贵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独坐幽亭数竹攒”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热闹的市集 B. 幽静的亭子 C. 繁忙的官场 D. 广阔的田野 答案:B

  2. 诗中“名花何意此相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赞叹? A. 竹子 B. 莲花 C. 秋色 D. 官场 答案:B

  3. 诗中“一枝已分巢林足”象征了什么? A. 莲花的美丽 B. 官场的束缚 C. 自由的生活 D. 自然的生命力 答案:D

  4. 诗中“狂来却怪筒杯浅”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由 B. 官场 C. 财富 D. 名声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小池》:通过对小池中的荷花和蜻蜓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体斋宅赏莲用体斋韵》与杨万里的《小池》: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但李东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诗人的精选作品,可以了解明代诗歌的整体风格。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歌作品,可以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事 中岩圜老像赞 偶得石室酒独饮醉卧觉而有作 寓叹 农家 予以壬戌六月十四日入都门癸亥五月十四日去 玉京行 秋夜读书有感 忆昔 读老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文旁的字 贪夫殉利 目成眉语 搀先 衣食不周 又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蹚道 追嗣 人多口杂 大锅饭 禅絮沾泥 缭转 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