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4:05
原文展示:
姚家有裨将,腰佩双青萍。青萍夜脱匣,忽杀程务盈。为书报杀状,伏剑随自刑。吁嗟古义士,岂复数荆卿。
白话文翻译:
姚家有一位副将,腰间佩带着两把青萍剑。某夜,青萍剑从剑鞘中脱出,突然杀死了程务盈。副将写下书信报告杀人的情况,随后拔剑自刎。啊,古代的义士,难道还能数得清像荆轲那样的人吗?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文以豪放奔放著称,尤擅长古体诗。此诗选自《览古四十二首》,是一组咏史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忠义精神的赞颂。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古代副将的描述,展现了其忠义无畏的精神。诗中的副将在无意中杀死程务盈后,选择自尽以示负责,体现了古代武士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古代副将的悲剧命运。诗中“青萍夜脱匣,忽杀程务盈”一句,既展现了意外的发生,又暗示了副将的无辜。而“为书报杀状,伏剑随自刑”则表现了副将的忠诚和责任感,他选择了以死谢罪,这种行为在古代被视为高尚的义举。最后两句“吁嗟古义士,岂复数荆卿”则是对这种忠义精神的赞美,将其与历史上的著名义士荆轲相提并论,强调了这种精神的稀有和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副将的故事,展现了古代武士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及对忠义精神的赞美。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副将为何选择自尽? A. 因为他是故意杀人的 B. 因为他无意中杀了人,选择以死谢罪 C. 因为他被敌人追杀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荆卿”是指谁? A. 荆轲 B. 荆棘 C. 荆州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