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1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17:36
遍与傍人别,临终尽不愁。
影堂谁为扫,坐塔自看修。
白日钟边晚,青苔钵上秋。
天涯禅弟子,空到柏岩游。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师柏岩的追悼之情。诗中写道,临终时与周围的人告别,却毫无忧愁;影堂里无人来打扫,自己静坐塔旁看着修行。夕阳西下,钟声响起,青苔覆盖在钵上,秋天的气息弥漫。远道而来的禅弟子们,仅仅是白白到此游览。
“柏岩”可能指的是某位著名的禅师,具体身份未详;“禅弟子”指的是修行的弟子,他们在师父圆寂后前来凭吊。
李益,唐代诗人,工于五言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本诗是对一位禅师的追悼,反映了他对宗教和修行的思考。
创作于禅师圆寂之际,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禅师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哭柏岩禅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悼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禅师的深切怀念。首句“遍与傍人别,临终尽不愁”,展现了禅师临终时的从容与淡定,似乎在告诉世人,死亡并不必然带来忧愁。接下来的“影堂谁为扫,坐塔自看修”,则描绘了禅师宁静的修行生活,暗示在世俗的纷扰中,唯有修行能够带来内心的安宁。
“白日钟边晚,青苔钵上秋”一句,意境更加深远。夕阳下的钟声响起,青苔渐渐覆盖的钵,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常,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思索。最后一句“天涯禅弟子,空到柏岩游”,则表达了对禅师的追思,虽然弟子们远道而来,但已难再见师父的身影,留下的是无尽的怀念与感叹。
整首诗构建了一种宁静而又淡淡忧伤的氛围,让人深思生命的意义与修行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禅师的追思,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对修行的敬重,反映了人对生死的淡然态度,强调了内心的修行与宁静。
诗中“临终尽不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青苔钵上秋”中的青苔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天涯禅弟子”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对比李益的《哭柏岩禅师》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但李益更强调禅师的修行与内心的从容,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远行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