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5:18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
作者:杜甫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
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新建的亭子已经修缮完毕,隐约可见清澈的湖水映照在亭子旁。
古老的台阶和旧日的景观仍留有痕迹,气势如同海洋和高山般深邃。
圆圆的荷花让我想起往昔,遗留下来的台阶让我感慨如今。
此时的宴会盛况已备,令人感伤的是那千古的忧伤情怀。
主人祝寿尊贵的客人,筵席摆在北边的树林中。
这并不妨碍蓬荜的兴致,我也能在此吟咏《梁甫吟》。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其一生历经盛唐与安史之乱,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杜甫晩年,时局动荡不安,杜甫在此亭与友人李太守聚会,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及对现实的感慨。
杜甫的《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新亭和鹊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首联“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以新亭为起点,描绘出亭子与湖水的静谧之美,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则通过古迹的描述,反映出历史的深邃和人事的沧桑。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引入宴会的场景,表现出一种人生的无奈与感伤。“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在欢聚的表象下,流露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哀伤,正如历史的积淀使人感到沉重。
最后两句“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通过宴会的描写,展现出虽有欢聚但仍旧难掩心底的忧伤。杜甫在纷扰的社会中,仍能保持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体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整首诗情感深邃,结构严谨,展示了杜甫高超的艺术造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感慨,反映出人事的无常与内心的忧伤。
诗词测试:
该诗中的“新亭”指的是什么?
A. 新修的亭子
B. 新建的房屋
C. 新造的桥
诗中提到的“圆荷”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美好
B. 未来的希望
C. 现在的忧愁
诗中“哀丝千古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感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