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4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43:48
作者: 黄叔璥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自闻天使过台时,番社遥临岂所期。
内视土官能汉语,剧怜耄孺尽欢嬉。
这首诗写道,听说天使在台上经过,远方的异族社群(番社)怎会意外的来到这里。
我向内观察,土著官员能说汉语,满头白发的老者和小孩在欢快地玩耍。
作者介绍:
黄叔璥,清代诗人,江苏人,擅长诗词创作,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中西文化交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外来文化的观察,表达了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融合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外来文化和民族交流的思考。开头提到“天使”,给人以神秘、超然的感觉,暗示着异族的到来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随后的“番社遥临”则表现了诗人对外来文化的期待和渴望。接着,诗人通过“内视土官能汉语”的描写,展现了文化的交融与沟通,体现了汉文化的包容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吸纳。最后一句“剧怜耄孺尽欢嬉”不仅表现了不同年龄段人们的欢乐,也象征着新旧文化的交替与共存。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既有对当下社会的观察,又有对未来文化交流的展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外来文化的描写,表达了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理解与欣赏,体现了诗人对中西文化交流的积极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番社遥临”中的“番社”指什么?
a) 外族社群
b) 本土文化
c) 天使
答案: a) 外族社群
诗中提到的“土官”指的是谁?
a) 外国人
b) 土著官员
c) 农民
答案: b) 土著官员
这首诗传达了怎样的文化态度?
a) 排斥外来文化
b) 包容与融合
c) 无视外来文化
答案: b) 包容与融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叔璥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前者更注重对文化交流的思考,而后者则是对国家动荡的哀叹。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黄叔璥的诗歌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杜甫则更多表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