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7:05
作者: 黄叔璥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湖中员屿外重溪,
三跨横藤人自迷。
此境若非番社异,
武陵洞口认花蹊。
这首诗描写的是:湖中有小岛,外面则是重重溪水,横跨的藤条让人感到迷失方向。如果不是这个地方与番社不同,恐怕我会在武陵的洞口认错了花径。
作者介绍:
黄叔璥(1640年-1713年),字景韶,号青松,又号壶天。清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代,黄叔璥游历于水乡,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交融。诗中以湖水、溪流、藤条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人居的向往。
这首诗以湖水为主线,通过对湖中小岛、溪水和藤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自然景观。开篇的“湖中员屿外重溪”,意境悠远,给人一种轻柔而宁静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引导读者感受到一种迷失与寻找的情感。尤其是“三跨横藤人自迷”,藤条的横跨让人有了迷失的感觉,这不仅是对空间的迷失,更是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交织的思考。
此诗还通过“此境若非番社异”引入了对比,初看似乎是在描绘自然,实则带有一种对理想乡的期盼和对现实的反思。诗人用“武陵洞口认花蹊”的典故,暗示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同时也引发了对生活在世俗中的人的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具有自然美的外表,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理想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当下现实的不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诗词测试:
诗中“湖中员屿”指的是什么?
A. 山
B. 小岛
C. 河流
“三跨横藤”中的“横藤”用来比喻什么?
A. 美丽
B. 迷失
C. 幸福
诗中提到的“武陵洞口”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理想
C. 过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暘》相比,黄叔璥的这首诗更加注重水的意象和人与自然的迷失感,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山的高远与人内心的宁静。两者皆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方式与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