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漫记 其三》

时间: 2025-05-01 18:57:41

诗句

踏地分曹却退行,团花簇锦斗身轻。

直前逞态蹁跹甚,高唱惟闻得得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7:41

原文展示:

踏地分曹却退行,团花簇锦斗身轻。
直前逞态蹁跹甚,高唱惟闻得得声。

白话文翻译:

在地面上踏步分开队伍,退后而行;
花团锦簇,身姿轻盈如舞。
向前直行,肆意展现姿态,
高声歌唱,耳边只有“得得”的声音。

注释:

  • 踏地:踏在地面上,表示行走。
  • 分曹:分开队伍,曹是古代军队的一个编制,指分开成小队。
  • 团花簇锦:团团花朵如锦缎般美丽,形容花团的繁盛。
  • 斗身轻:斗是争斗的意思,这里形容轻盈的舞姿。
  • 直前逞态:直行展现姿态。
  • 蹁跹:形容轻盈优美的舞姿。
  • 高唱惟闻得得声:高声歌唱,只有“得得”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团花簇锦”的描绘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花卉的热爱和对舞姿的赞美,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叔璥(1680-1754),字季倩,号陶庵,清代诗人、文学家,曾任官职,致力于诗歌创作与文学研究。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漫记 其三》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

诗歌鉴赏:

《漫记 其三》以轻快的节奏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向往。开篇“踏地分曹却退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诗人如同在一场盛大的舞会上,轻轻踏步,优雅而自如。接下来的“团花簇锦斗身轻”,则将诗人的舞姿化为花的轻盈,增强了意象的美感。诗中对“直前逞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自信而洒脱的个性,仿佛在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最后一句“高唱惟闻得得声”,在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中,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似乎在邀请读者一同感受这种快乐。整首诗在简洁中透出优雅,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踏地分曹却退行:描绘出一种行走的状态,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 团花簇锦斗身轻:通过花的形象,表现出轻盈的舞姿,象征美丽与活力。
    • 直前逞态蹁跹甚:强调了舞动的自信与优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 高唱惟闻得得声:句末的“得得声”给人一种音乐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愉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舞姿比作花朵,增强了视觉美感。
    • 对仗:如“斗身轻”和“高唱惟闻”,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围绕自然之美与生活之乐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寻,以及对自我表现的自信。

意象分析:

  • 踏地:象征稳重与踏实。
  • 团花:代表着美丽与繁荣。
  • 斗身轻:象征自由与轻快。
  • 得得声:传递出愉悦的氛围,象征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踏地分曹却退行”中的“分曹”指什么? A. 分队
    B. 分开
    C. 分开队伍
    D. 分配

  2. “团花簇锦斗身轻”中“身轻”形容什么? A. 身体沉重
    B. 身姿轻盈
    C. 身体不适
    D. 身体强壮

  3.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生活的不满
    B. 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景色与情感的结合。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漫记 其三》的轻盈态度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黄叔璥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丙寅十月二十二日孟坚理旧箧见纯老送行诗有见及语因次其韵三首 其三 十闰诗 其九 闰除夕 北望裕溪口 龙江送别图 咏怀 汉宫词 十五夜泊彭城无月呼酒既醉信口而歌成此一章 怀贤诗 王枢密 结客少年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渊玄 口多食寡 欠字旁的字 赏高罚下 包含旨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傥的词语有哪些 煽风点火 碌碌无为 彐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宠辱若惊 食字旁的字 目瞠口哆 九攻九距 金丹 名下无虚士 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