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王殿丞赴莫州日就余求钓竿数茎以往今因其使》

时间: 2025-05-02 18:58:37

诗句

去日觅钓竿,定能垂钓否。

若不暇钓鱼,钓竿当去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8:37

原文展示:

王殿丞赴莫州日就余求钓竿数茎以往今因其使
——梅尧臣

白话文翻译:

我出发前去莫州,正好向您请求几根钓竿,过去的日子里,若是有空闲,能够去垂钓;如果没有时间钓鱼,钓竿也就不必再去取了。

注释:

  • 去日:指过去的日子。
  • :寻找。
  • 钓竿:钓鱼的工具。
  • 垂钓:用钓竿钓鱼。
  • :是否,表示疑问。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的“钓竿”在古代文人中象征着闲适、隐逸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士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石,晚号梅溪,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擅长诗歌,尤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梅尧臣在出行时,向朋友请求钓竿,表达了他对钓鱼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诗虽然短小,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意境。诗人通过请求钓竿的细节,展现了他对钓鱼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归属感。钓鱼不仅是一种休闲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诗人得以放松心情,远离世俗的烦扰。

诗中“去日觅钓竿”的表达,带有一种追忆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谊。钓竿的象征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工具,更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即追求简单、宁静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依然存在,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将这种情感传递给读者。

整首诗虽然简洁,却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日觅钓竿:过去的日子里,诗人努力寻找钓竿,体现出他对钓鱼的热爱。
  2. 定能垂钓否:在寻找钓竿后,诗人自问能否去钓鱼,流露出对自然生活的期待。
  3. 若不暇钓鱼:如果没有时间去钓鱼,反映了生活节奏的忙碌与无奈。
  4. 钓竿当去取:即便如此,钓竿仍然值得去取,说明了即使生活忙碌,诗人依然向往那份纯净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钓竿不仅是工具,更象征着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对仗:整首诗句式简练,形成一种和谐的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思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仍希望能够寻得一份宁静与自在。

意象分析:

  • 钓竿: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渴望,是一种闲适态度的体现。
  • 垂钓:代表着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理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觅”字的意思是什么? A. 寻找
    B. 购买
    C. 借用

  2. 诗人向谁请求钓竿? A. 自己
    B. 王殿丞
    C. 朋友

  3. “去日”指的是: A. 将来的日子
    B. 过去的日子
    C. 现在的日子

答案:1-A,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隐逸生活的追求。
  • 王维的《鹿柴》:描绘山水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陶渊明在描写自然和隐逸生活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梅尧臣的语言更为简练,情感更为细腻,而陶渊明的作品则更加直接,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两位诗人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均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集》
  • 《陶渊明诗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张行父大监出镇章贡舣舟来索诗 赠别徐秀 赠别潘汉臣 再至淮南 再次韵熟药名 再次仁季咏梅韵 云隐李季可挽诗二首 云隐李季可挽诗二首 过落木山人荒冢有感 杂曲歌辞。拜新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兵谋 巳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遽遥 巾字旁的字 迷花眼笑 矫世励俗 清和平允 鬯字旁的字 包含禋的词语有哪些 茂林深篁 烛尽 洞如观火 柴米油盐 耒字旁的字 战战惶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