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如庵 其五》

时间: 2025-05-06 02:26:24

诗句

道人受偈自然灯,笔底光芒夜夜腾。

诗成十手不供写,凿齿敢对弥天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6:24

和如庵 其五

作者:张孝祥 〔宋代〕

原文展示:

道人受偈自然灯,笔底光芒夜夜腾。
诗成十手不供写,凿齿敢对弥天僧。

白话文翻译:

这位道士接受了自然的启示,仿佛灯光闪耀,笔下的光芒在夜间不断翻腾。
诗写成了,尽管十个人的手都无法供笔书写,我却敢于与那弥天的和尚对峙。

注释:

  • 道人:指修道之人,通常指道教的修行者。
  • 受偈:接受的教诲或诗句。
  • 自然灯:自然的启示或灵感,似灯光般明亮。
  • 笔底光芒:形容写作时灵感迸发,文思如泉涌。
  • 十手不供写:形容诗歌的辉煌,十个人的手也无法与之匹敌。
  • 凿齿:指用口舌与人争辩,形容敢于与人对峙。
  • 弥天僧:意指高深莫测的和尚,可能指那些学识渊博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南山,宋代诗人。他以豪放的词风和清新的诗歌著称,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张孝祥在如庵时,表现了他对道教哲学的热爱,对灵感和创作的感悟,以及与高人对话的勇气和自信。

诗歌鉴赏:

张孝祥的《和如庵 其五》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信的诗作。开头引用“道人受偈自然灯”,暗示了道教中对心灵启示的重视,强调灵感来源于自然的智慧。接着“笔底光芒夜夜腾”形象地描绘了创作时的灵感如灯光般明亮,反复闪烁,诗人在夜晚中思绪如潮,文思泉涌。

第三句“诗成十手不供写”则表现出诗作的独特性和难以复制性,诗人的才华超越常人,令人钦佩。最后一句“凿齿敢对弥天僧”表达了诗人对高人深邃智慧的敬畏,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勇于挑战的精神,显示出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道”和“诗”的独特理解,展现了张孝祥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他对灵感、创作及人与人之间对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人受偈自然灯:道士接受自然的启示,如灯光般明亮。
  2. 笔底光芒夜夜腾:在写作时,灵感如光芒般源源不断,夜晚是创作的最佳时机。
  3. 诗成十手不供写:尽管有十个人的手,也无法写出这首诗的精彩,强调独特性。
  4. 凿齿敢对弥天僧:表示诗人有勇气与高人对峙,表达了自信和挑战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启示比作灯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灵感的来源。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夸张:用“十手不供写”夸大了诗的独特性和难以复制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自信,同时也对道教哲学的推崇,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高人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道人:象征着智慧与启示。
  • 自然灯:象征灵感与真理的光辉。
  • 笔底光芒:象征创作时的灵感与激情。
  • 弥天僧:象征着高人和深邃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自然灯”指的是什么? A. 人工制造的灯
    B. 灵感和启示
    C. 天上的星星
    答案:B

  2. “诗成十手不供写”中“十手”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的容易
    B. 诗的难以复制性
    C. 诗的数量
    答案:B

  3.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张孝祥
    C. 杜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长恨歌》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张孝祥的诗与李白的作品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李白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而张孝祥则更注重对道教哲学的理解和内心的探索。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孝祥诗文研究》

相关查询

避地复归故乡 比赋棋画诗蒙子直次韵复和 比访叔才旋蒙赐诗以贫不能留客为愧次韵 罢职还家汉卿叔赐诗和韵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诗开头的成语 排娖 四点底的字 矢字旁的字 见弹求鸮 向声背实 幨帷 韬光韫玉 木樨花 飞产 凵字底的字 包含曲的词语有哪些 殚智竭力 工字旁的字 近臣 鬲字旁的字 席地而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