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1:22
山北山南劫火馀,
如何留得此僧居。
可怜钟阁三枝竹,
无复山房万卷书。
这首诗描绘了山北山南遭受劫火后的景象,令人不禁思考,如何能够让僧人继续在此居住。令人怜惜的是,钟阁前的三根竹子孤零零地站立着,而山房中早已没有了那万卷书籍。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劫火”的意象可以联想到历史上许多因战争或自然灾害导致的破坏,尤其是在战乱频繁的宋代,许多寺庙和书院遭到焚毁,象征着文化与精神的损失。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子容,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词和诗,尤其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风格质朴而深刻。
此诗创作于战乱频繁的时代,描绘了在劫火之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文化和精神家园被毁的痛惜与无奈。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展现了战火带来的毁灭性影响。开头两句“山北山南劫火馀,如何留得此僧居”,勾勒出一幅因火灾而荒凉的画面,感受到自然与人类文化的对立。诗人以僧居为切入点,反映出在浩劫后,文化的延续与生存的艰难。
接下来的“可怜钟阁三枝竹”,则通过对钟阁和竹子的描绘,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悲凉的情感。钟阁是寺庙的象征,而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坚韧与清高,三枝竹的存在似乎在提醒人们,虽然经历了劫难,但依然有生命的延续。
最后一句“无复山房万卷书”则是对文化的哀悼,象征着那些因火灾而消失的知识与智慧。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在物质和精神世界中,劫难带来的双重损失,令人深思。
整首诗主题在于对文化毁灭的哀伤,表现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痛苦与对知识传承的渴望。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文化遗产被毁的无奈与惋惜,反映了时代的悲哀。
诗中提到的“劫火”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灾害
B. 战争带来的火灾
C. 生活中的小烦恼
D. 以上皆是
诗人对“钟阁三枝竹”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哀伤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尊重
诗中“无复山房万卷书”反映了什么主题?
A. 知识的丰富
B. 文化的消失与哀悼
C. 僧人的快乐生活
D. 对书籍的热爱
答案: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