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44
庶官无旷代天工,
四岳询咨可以风。
宣室谩誇前贾谊,
圣朝谁敢后龙逢。
飏言共吐散衷赤,
清问频忧塞外红。
似此虚怀谦受益,
升平总是一人功。
庶官们不应空闲地代替天工,四方的山岳询问的话语可以成为风声。宣室(指汉代的贾谊)自夸前贤的智慧,今朝的圣明朝,谁敢说能比得上龙逢(指龙逢的才能)呢?大家的言辞共同表达着内心的真切情感,清白的询问频频忧虑着边塞的动荡。像这样虚心谦逊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国家的繁荣安定终究还是依赖于一个人的才能。
陈应元(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之明,号庚桑。陈应元的诗风清新而有气势,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常以古典题材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
《文华殿召对》是陈应元应召对的一首诗,创作于明代士人的求贤若渴与国家治理的背景下。明代中期,政治腐败,人才流失,诗歌中反映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文华殿召对 其三》是一首展示了明代士人对政治、人才和国家安定的深刻思考的诗作。整首诗意蕴深厚,语言简练,既有对古贤的缅怀,也有对当代状况的反思。
首句“庶官无旷代天工”,强调了官员的职责与对国家的贡献。接下来的“宣室谩誇前贾谊,圣朝谁敢后龙逢”则展现出对古代人才的赞美,以及对当代人才匮乏的忧虑。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暗示了对人才的渴求与国家命运的关切。
中间几句“飏言共吐散衷赤,清问频忧塞外红”,则更进一步地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忧虑,暗含对边疆动荡的担心。最后一句“似此虚怀谦受益,升平总是一人功”,则总结了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国家的繁荣安定最终依赖于有德才之士的谦逊与努力。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对国家安定的忧虑,强调了谦逊与努力的重要性,以期国家的繁荣依赖于有德才之士的贡献。
诗中“庶官无旷代天工”意指什么?
“清问频忧塞外红”中“塞外红”指的是?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陈应元的诗更为深沉,关注的是国家的前途和人才的缺失,而李白则是对人生的豪情与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