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3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35:09
醉中题鲛绡诗
作者:苏轼
天地虽虚廓,惟海为最大。
圣王皆祀事,位尊河伯拜。
祝融为异号,恍惚聚百怪。
二气变流光,万里风云快。
灵旂摇红纛,赤虬喷滂湃。
家近玉皇楼,彤光照世界。
若得明月珠,可偿逐客债。
天地虽然广阔,但唯有海洋最为辽阔。
历代圣王都进行祭祀活动,河伯的地位也受到尊敬。
祝融则是一个特异的称号,朦胧中聚集了百般奇异的现象。
二气交融,流光溢彩,万里之间风云变幻迅速。
灵旗摇曳,红色的旌帜迎风飘荡,赤虬龙喷出滔滔洪水。
我家靠近玉皇楼,红光照耀着整个世界。
若能得到明珠月亮,可以偿还我漂泊在外的债务。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个领域,风格多样,语言自然流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丰富的情感。
《醉中题鲛绡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诗中充满了对浩瀚大海的赞美,表达了他的豪情与壮志。
《醉中题鲛绡诗》是一首展现自然壮丽与人情世故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海洋的广阔和变化无常,展现了苏轼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奔放而又自由的情感。
诗的开头“天地虽虚廓,惟海为最大”,便以广阔的天地与浩瀚的海洋作对比,展现出海洋的壮丽与无边。接着,诗人提到圣王的祭祀与河伯的尊重,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而“祝融为异号,恍惚聚百怪”则通过火神的象征,展现了神秘与变化的自然现象,进一步深化了对宇宙的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灵旂、赤虬等意象,表现出一种神秘壮丽的气象,仿佛在描绘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最后一句“若得明月珠,可偿逐客债”,则将个人的渴望与自然的壮观结合起来,表现了对人生与理想的追求。这种情感的融合,使得全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感慨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浩瀚海洋的敬畏、对传统文化的承继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豁达的胸怀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着变化与神秘?
a) 海
b) 祝融
c) 明月珠
“天地虽虚廓,惟海为最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渺小感
b) 对人类的自大感
c) 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诗中的“赤虬”指的是什么?
a) 龙
b) 虎
c) 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