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惠州灵惠院,壁间画一仰面向天醉僧,云是蜀》

时间: 2025-04-26 03:20:17

诗句

直视无前气吐虹,五湖三岛在胸中。

相逢莫怪不相揖,只见山僧不见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0:17

惠州灵惠院,壁间画一仰面向天醉僧,云是蜀

作者: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直视无前气吐虹,
五湖三岛在胸中。
相逢莫怪不相揖,
只见山僧不见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面向天空、陶醉的僧人,他的气势如虹,仿佛能直视无前。纵观五湖三岛,胸中自有壮阔的天地。当我们相遇时,请不要怪我不向你行礼,因为我只看到那位山中的僧人,而没有看到你。

注释:

  • 直视:直视,毫不畏惧地看。
  • 气吐虹:气势如虹,形容气魄壮阔。
  • 五湖三岛:指广阔的地域,五湖三岛常用来比喻胸怀壮志。
  • 相逢莫怪不相揖:相遇时请不要觉得我不向你行礼。
  • 山僧:指隐居于山中的僧人,象征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典故解析:

“直视无前”表达了诗人胸怀壮志,面对前方的勇气;“五湖三岛”源自古代名词,象征广阔的天地,代表诗人心中的胸怀与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与画作广泛影响了后世。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期间,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仍保持的豁达心态和对自然、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在艰难处境中所保持的乐观精神和超然的处世态度。诗中的“气吐虹”不仅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也隐喻了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面对困境,他并没有感到沮丧,反而在精神上获得了自由与解脱。诗中提到的“五湖三岛”传达出一种胸怀广阔的豁达气度,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而“相逢莫怪不相揖”则透露出一种对世俗礼节的淡泊,强调了与自然和内心的和谐,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直视无前气吐虹:诗人以无畏的姿态直视前方,气势如虹,展现出非凡的气魄。
    • 五湖三岛在胸中:胸怀壮志,可以包容广阔的天地。
    • 相逢莫怪不相揖:在相遇时,别怪我不向你行礼,表达出对世俗礼节的无所谓。
    • 只见山僧不见公:强调诗人更关注内心世界的超然。
  •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气吐虹”是对诗人气势的生动比喻。
    • 对仗:整首诗的语言精练,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苏轼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强调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内心的自由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气势的壮丽与希望。
    • 五湖三岛:象征广阔的胸怀与理想。
    • 山僧:象征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气吐虹”是形容什么?
      • A. 诗人的气势
      • B. 天空的彩虹
      • C. 河流的波涛
    2. “五湖三岛”象征什么?
      • A. 诗人的故乡
      • B. 广阔的天地
      • C. 山中的僧人
    3. 诗人为何说“相逢莫怪不相揖”?
      • A. 因为他生气
      • B. 因为他专注于山僧
      • C. 因为他失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超然,但苏轼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李白则更强调外在景色的壮丽。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发展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朝中措 江上 朝中措 其一 龙潭驿怀旧 朝中措 重九 朝中措·双鞬锦领出西山 朝中措 北京晤齐燕铭,为赋 朝中措 朝中措·天休令节庆生申 朝中措·癸未,一九四三年 朝中措 悼吴熊和先生 朝中措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矊脉 瓶颈 己字旁的字 越人肥瘠 包含啜的词语有哪些 缩手缩脚 耳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湓浦 高掌远蹠 敲诈勒索 包含圉的词语有哪些 游山逛水 云篪 病字头的字 纤尘不染 穴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