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6:57
《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
作者:苏轼
君不见元帅府前罗万戟,涛头未顺千弩射。
至今凤皇山下路,长借一箭开两翼。
我凿西湖还旧观,一眼已尽西南碧。
又将回夺浮山险,千艘夜下无南北。
坐陈三策本人谋,惟留一诺待我画。
老病思归真暂寓,功名如幻终何得。
从来自笑画蛇足,此事何殊食鸡肋。
怜君嗜好更迂阔,得我新诗喜折屐。
江湖粗了我径归,余事后来当润色。
一庵闲卧洞霄宫,井有丹砂水长赤。
你难道没有看到元帅府前的万戟林立吗?浪头还未平静,千根弩箭已经射出。至今在凤皇山下的道路上,依靠一箭便能开辟出两个方向。我凿通了西湖,重游旧观,一眼便能尽览西南的碧水。又要回去夺取浮山的险要之地,千艘船只在夜间航行,无论南北。坐在这里商议三条计策,仅留下一个诺言等我画图。老病之身思归,暂时寄居于此,功名如同幻影又能得到什么呢?我常自笑画蛇添足,这事又岂不是吃鸡肋呢?怜你爱好更为广阔,得到我新的诗作乐于折屐。江湖已经粗糙了,我准备回归,余下的事情以后再来润色。一庵闲卧于洞霄宫,井中有丹砂水长流。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风豪放,情感丰富,作品广泛,内容涉及政治、社会、自然、人生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与友人相聚之时,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心态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反映出他对友人的欣赏与关怀。
整首诗洋溢着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友人的真挚情感。通过描绘元帅府前的繁华与个人的返璞归真,苏轼展现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表达出对功名的无奈与对自然生活的渴望。诗中提到的“江湖粗了我径归”,展现了诗人对江湖生活的厌倦与想要归隐的心理。而“余事后来当润色”的句子则流露出一种豁达与从容的态度,显示出他对未来的淡定与期盼。
在结构上,诗句层层推进,从描绘外部景象到内心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富有层次感。同时,诗中运用的比喻和典故,使得表达更具深意与哲理,引人深思。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情谊的抒发,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追求,体现了苏轼独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苏轼对功名的淡泊、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反映出他的人生态度与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凤皇山”象征什么?
“功名如幻”的意思是?
“画蛇足”在诗中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