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3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35:32
十年不向此凭栏,
景象依然一望间。
龙蜃吐云天入水,
楼台倒影日衔山。
僧於僻寺难为隐,
人在扁舟未是闲。
孤鹤似寻和靖宅,
盘空飞去复飞还。
十年没有在这里凭栏眺望,
景色依旧一眼望去。
龙和蜃吐出云彩,天与水相连,
楼台的倒影在阳光下与山相接。
隐居在偏僻寺庙中的僧人难以真正隐逸,
而人在小舟上也并非悠闲自在。
孤鹤似乎在寻找和靖的住所,
在空中盘旋飞去又飞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具有豪放和清新之风,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隐逸的思考。十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诗人感叹景物依旧,却不免感到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这首诗借助西湖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十年未曾凭栏的感慨,景象的依然与自身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开头的“十年不向此凭栏”不仅点出了时间的流逝,更隐含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接着,诗人描绘了西湖的景色,云天入水、楼台倒影等细腻的描写让人如身临其境,展现了西湖的壮丽与变化。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僧于僻寺难为隐”和“人在扁舟未是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思考。尽管身处美景之中,却难以真正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闲,反映出一种人生的无奈与追求。最后的“孤鹤似寻和靖宅”则引入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孤鹤象征着追求自由与高洁的志向,给人以启迪。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苏轼诗词中的一篇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人生哲理的思考,揭示了人世无常与内心的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龙蜃”象征着什么?
A. 高洁
B. 奇幻
C. 隐逸
D. 繁华
诗人提到的“和靖宅”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苏轼
B. 王安石
C. 陶渊明
D. 李白
诗中“人在扁舟未是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由自在
B. 忧虑与无奈
C. 快乐与安逸
D. 对未来的期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