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4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40:16
壶中天慢 元宵望月
作者: 刘师培 〔清代〕
满身花影,看蟾光如许,盈亏几易。
难得南楼同醉月,不负天涯今昔。
鼙鼓萧条,悲笳呜咽,辽海音书急。
扶风歌罢,元龙豪气犹昔。
堪叹好梦烟销,年华水逝,俯仰悲陈迹。
千里相思无寄处,惹我青衫泪湿。
云海沈沈,金波脉脉,终古横空碧。
夜乌惊起,一声何处长笛。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宵节的夜晚,诗人身处花影之中,看到明亮的月光,心中感慨万千。难得在南楼共赏明月,今昔情景不负韶华。鼓声萧条,笳声悲鸣,远方的音信急促而来。即便是风中的歌声已停,但心中豪气依旧。感叹好梦已随烟消逝,年华如流水般逝去,仰望俯视都是悲伤的痕迹。千里相思无处寄托,惹得我青衫泪湿。云海沉沉,金波荡漾,纵使古今空中一片碧蓝。夜乌被惊起,传来一声悠长的笛音,不知来自何方。
刘师培(1882-1943),字梦阮,号静斋,清末民初的诗人、学者。他博学多才,擅长诗词和散文,尤其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见长。刘师培的创作受到了古典文化的深刻影响,常常在作品中表达对历史、人生的思考。
《壶中天慢 元宵望月》创作于元宵节期间,诗人借助这一传统节日的氛围,表达了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元宵夜的月光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花影之中对过往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感慨。首句“满身花影,看蟾光如许,盈亏几易”便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夜景,诗人在月光下,身边又是花影摇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美好的景象,又蕴含着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接着,诗人表达了与友人共赏月光的珍稀与珍贵,强调了“难得南楼同醉月”的心情,似乎在述说着对友情的渴望与珍惜。鼙鼓和悲笳的意象则引出了历史的悲凉,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历史的反思。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梦想与现实的对比,感叹“好梦烟销,年华水逝”,这不仅体现了对青春逝去的惋惜,也隐含着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最后,诗人用“千里相思无寄处,惹我青衫泪湿”点明了情感的主题,表现了离愁别绪,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令人感同身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围绕着时光流逝、离愁别绪和对友情的珍惜展开,表达了诗人在节日中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奈与思索,是一首充满感情与哲思的作品。
诗中“满身花影”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千里相思无寄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鼙鼓萧条,悲笳呜咽”主要表达了什么?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壶中天慢 元宵望月》的诗意与情感,同时也能在互动学习中巩固对诗词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