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读传灯杂书六言八首》

时间: 2025-05-09 01:29:57

诗句

麟经之笔既绝,蚕室之书遂行。

聃非二子同传,齐鲁两生失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29:57

原文展示:

麟经之笔既绝,
蚕室之书遂行。
聃非二子同传,
齐鲁两生失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古代经典的流传和文化的延续。诗中指出,麟经的笔迹已经消失,蚕室的书籍因此得以流传。聃(老子)与二子(孔子、孟子)并不是同一个传承,而齐鲁的两位伟人却都失去了他们的名声。

注释:

  • 麟经:指《周易》中的“麟”字,象征珍贵的文献。
  • 蚕室:古代书籍的存放之地,意指书籍的保存。
  • :指老子,古代哲学家。
  • 二子:通常指孔子和孟子。
  • 齐鲁:指中国古代的两个重要文化区域,齐国和鲁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彦深,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及书法家,擅长诗词创作,风格豪放、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文人对古典文化的研究与传承面临挑战的时刻,刘克庄借此诗反映了对古代文化的思考与忧虑。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夜读传灯杂书六言八首》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古典文化的惋惜与怀念。诗中提到的“麟经之笔”与“蚕室之书”,不仅仅是对古籍的描述,更是对文化传承脆弱性的深刻反思。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随着宋代的变革,许多古老的思想与著作逐渐被遗忘,诗人通过这一首诗表达了对文化失落的强烈感受。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对比的张力,古代的名著与现代的失落形成鲜明的对照。尤其是最后两句,提到聃与二子的不同传承,暗示了文化传承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齐鲁两生失名则表现出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刘克庄在此不仅是在追忆古代经典,更是在呼唤对文化的重视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麟经之笔既绝:麟经的笔迹已经消亡,象征着古老经典的流失。
  2. 蚕室之书遂行:蚕室的书籍得以流传,暗示着书籍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3. 聃非二子同传:老子与孔孟并不是同一传承,强调了不同的哲学思想。
  4. 齐鲁两生失名:齐鲁的两位哲人失去了名声,反映出文化的遗忘。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第二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古籍比作珍贵的物品,体现其文化价值。
  • 象征:麟经、蚕室象征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古代文化的忧虑与思考,强调珍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麟经:象征珍贵的文化遗产。
  • 蚕室:象征书籍保存与传承的空间。
  • 聃与二子:代表不同哲学思想的传承。
  • 齐鲁:文化的发源地,象征着传统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麟经”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书籍的流传
    B. 古代经典的消失
    C. 文化的繁荣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聃”指的是__

  3. 判断题:齐鲁两生失名,反映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对/错

答案:

  1. B
  2. 老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安石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这首诗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在文化传承与个人感悟上的不同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伤白鸡 送李庭老归河阳 书李学士北使集後 刁景纯将之海陵与二三子送于都门外遂宿舟中明日留馔脍 答廷评宗说遗冰 次韵和景彝省闱宿斋二首 依韵诸公寻灵济重台梅 送邵裔长洲主簿 又平律一首 次韵和原甫陪永叔景仁圣徒饮余家题庭中枯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腾身 豕字旁的字 一错再错 眼高手生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中服 蛩駏 郁肉漏脯 鳥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包含图的成语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关山 夕字旁的字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尸字头的字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国事蜩螗 琴瑟失调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