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1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18:51
日沈露下不胜寒,
绝顶江南第一山。
脚底云平疑可步,
身边月近似容攀。
诸天合在虚无际,
清磬应闻缥缈间。
秋拚今宵不成寐,
遇风高处着仙班。
太阳沉落,露水下的寒意令人难以忍受,
这座山是江南第一高峰。
脚下的云层似乎可以走过去,
身边的月亮近得仿佛可以攀登。
天空的星辰汇聚在虚无的边际,
清脆的磬声应当在缥缈的空中响起。
在这个秋天的夜晚,我辗转难眠,
只有在高处遇风,才能感觉到如仙人般的境界。
邓犀如,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其风格清新脱俗,常常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作于秋季,诗人或许在华盖山上独自游览,感受到山顶的寒冷与宁静,抒发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这段宁静的时光中,诗人与自然的对话让他反思自身的存在与宇宙的关系。
《华盖山》全诗以华盖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日沈”和“露下”描绘出一种寒冷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情感。接下来的“绝顶江南第一山”则通过对山的描绘,突显了华盖山的高大与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自然奇观的敬畏。
“脚底云平疑可步,身边月近似容攀”则进一步描绘了山顶的奇妙景象,云层的平坦与近似的月亮让人感到如同置身仙境,增强了诗歌的梦幻色彩。此时,诗人的内心也在自然的壮丽中激起了深邃的思考,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接下来的“诸天合在虚无际”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边的空旷,清磬声的回响则进一步增强了诗境的缥缈感。最后两句“秋拚今宵不成寐,遇风高处着仙班”表达了诗人因思绪而无法入眠的情感,强调了在高处遇风的感觉如同仙人般的自在,令人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华盖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切联系,反映了对高山的敬畏、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人在山顶的孤独与思索,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江南第一山”是指哪座山?
“身边月近似容攀”中,“近似”在这里的意思是: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比较邓犀如的《华盖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风光,但邓犀如的作品更多地强调了对山的崇敬与思考,而王维则在诗中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与恬淡的心境。邓犀如的诗意境更加梦幻,王维的则更为沉稳,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