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3:57
送黄仲委秉少卿知泸州二首
作者:杨万里
澧澦方如象,余皇底似飞。
相将剌天去,收拾大名归。
西掖桐阴静,泸南荔子肥。
未应经世具,便欲闭山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友人黄仲委前往泸州的情景。诗中前两句表达了对黄仲委的思念,澧水和澦水的波澜壮阔,似乎与我心中的忧虑相呼应。接下来,诗人希望友人将来能振翅高飞,成就一番事业。西边的桐树下安静无声,泸南的荔枝果实丰硕可口。最后,诗人感叹自己或许不应再与世俗纷扰,早已想要隐退山林。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以生活中的细节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关注。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送别黄仲委之际,反映了对友人的寄托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隐退山林的愿望,体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杨万里的《送黄仲委秉少卿知泸州二首》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前两句通过澧水和澦水的壮丽景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力量,同时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波动。这里的“飞”不仅仅是形象的比喻,也暗示了追求理想和事业的渴望。
接下来的“相将剌天去,收拾大名归”则展现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表达了希望其高飞远去,成就一番事业的期盼。而“西掖桐阴静,泸南荔子肥”则描绘了泸州的宁静与丰饶,营造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画面。
最后一句“未应经世具,便欲闭山扉”则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自我反思,感受到与世俗的隔绝,萌生了隐退山林的念头,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索。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送别的氛围中,饱含了人生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构建了一个既有温情又有哲思的世界。
诗中“澧澦”所指的是?
A. 河流
B. 山脉
C. 城市
“相将剌天去”中的“剌”字意思是?
A. 刺破
B. 追随
C. 逃离
诗人希望黄仲委未来能如何?
A. 隐退
B. 高飞
C. 留在原地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