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1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19:01
夕阳 其二
作者: 鲍廷博 〔清代〕
底事人间重晚晴,当楼残照最关情。
百年身世霜鸿影,万里江山画角声。
征马云边驱转急,归舟天际望偏明。
倚阑无阴苍凉意,费尽间心写得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晚霞的深情与感慨。诗中提到,为什么人间如此重视晚晴?因为在楼上看着夕阳的余晖,最让人感动。百年的人生就像霜中的鸿雁影子,千里江山则如画中的号角声。征途上的马在云边急速奔跑,归来的舟在天际显得格外明亮。倚靠栏杆,虽无阴影,却感到苍凉的意境,尽心竭力写下这些感受。
鲍廷博,清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感悟人生哲理,常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夕阳 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追求的交错时期。诗人在诗中通过描写夕阳之美,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命、归属和大自然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夕阳这一意象,表现了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美好瞬间的珍贵。诗人在开头以“底事人间重晚晴”引出主题,既是对生命有限的感慨,也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晚霞的景象不仅代表了外在的美,更折射了内心的情感,诗人巧妙地将人生与自然相结合,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百年身世霜鸿影”的表述,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命运的无常和短暂,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每一刻。而“万里江山画角声”,则构建了一幅辽阔的自然画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接下来的“征马云边驱转急”,展现了旅途的急促与忙碌,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奔波与追求。而“归舟天际望偏明”,则带来了一丝温暖与希望,归舟在天际的明亮象征着对归属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几句“倚阑无阴苍凉意,费尽间心写得成”,则是对创作过程的自省。尽管感到苍凉,诗人仍然努力通过文字传达内心的感受,显示出一种执着与坚韧。
整首诗围绕“夕阳”这一主题,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美,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归属的渴望,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情感与哲理。
选择题:诗中“底事人间重晚晴”意为:
A. 晚晴不重要
B. 为何人们重视晚晴
C. 晚晴的景色不好
填空题:诗中提到“百年身世霜__影”,空缺的字是__。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对生命的乐观态度。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