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时间: 2025-04-25 13:02:54

诗句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02:54

原文展示: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白话文翻译:

我在宿习中修来智慧的根基,广泛听闻却不拘泥于言辞。
自从七祖传下心印法门,不必再通过三乘教义来入门。
我东游沧江寻访古迹,西归紫阁远离尘世喧嚣。
河南的白侍郎如大檀越,希望能够与我共同翻阅真经。

注释:

  • 宿习: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
  • 慧根:指智慧的根基,天赋的聪慧。
  • 多闻:广泛地听闻,求知。
  • 三乘:指佛教的三种主要教义:声闻乘、缘觉乘、大乘。
  • 七祖:指禅宗的第七代祖师,禅宗的传承。
  • 沧江:指长江,古称沧江。
  • 紫阁:指高雅的地方或寺庙。
  • 白尹:指白侍郎,河南尹是地方官职。
  • 大檀越:指佛教中的大施主,象征着对佛教的支持和信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子洵,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洒脱著称,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刘禹锡被贬之时,他在闲暇之余寄情于山水之间,表达对佛教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当时社会喧嚣的反思。诗中提到的“白尹”指的是与他关系密切的朋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共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隐逸生活与对佛教哲理的领悟,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真理的追求。诗人开篇便以“宿习修来得慧根”点明了自己在修行中所获得的智慧,传达出一种渐进的修行过程。接着“多闻第一却忘言”则反映出诗人对言语的淡薄,强调内心的领悟更为重要。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一句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禅宗心法的认同,认为直接的心灵体验超越了教义的束缚。接下来的“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则描绘了诗人游历的场景,沧江与紫阁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逃避。

最后以“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收尾,诗人以友人白侍郎为引,表达了对佛教经典的向往和希望。整首诗流露出对智慧与真理的渴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认识与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考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宿习修来得慧根: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积累,获得了智慧的根基。
  2. 多闻第一却忘言:广泛的听闻是最重要的,但最终却不拘泥于言辞。
  3. 自从七祖传心印:自从七祖传承了心印,强调心灵的直接体验。
  4. 不要三乘入便门:不需要通过三乘教义来进入佛教的门径。
  5. 东泛沧江寻古迹:向东游历沧江,寻访古代遗迹。
  6. 西归紫阁出尘喧:向西归来,抵达紫阁,远离尘世的喧嚣。
  7. 河南白尹大檀越:提到河南的白侍郎,称其如同大施主。
  8. 好把真经相对翻:希望能与他共同翻阅佛教的真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泛沧江”和“西归紫阁”形成对比,体现了游历的方向性。
  • 隐喻:通过“心印”与“真经”隐喻心灵的领悟与对知识的追求。
  • 象征:沧江与紫阁象征着世俗与超脱,形成鲜明对比,反映诗人内心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哲理的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智慧和内心宁静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精神交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慧根:象征智慧的基础和修行的成果。
  • 沧江:代表悠久的历史与自然的壮丽,隐喻着对古代文明的追寻。
  • 紫阁:象征高雅和宁静的修行之地,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真经:象征着深奥的佛教教义,寄托了诗人对真理的探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禹锡的“宿习修来得慧根”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学习的重视
    • B. 对智慧的追求
    • C. 对世俗的逃避
    • D. 对友人的思念
  2. “自从七祖传心印”中的“七祖”指的是哪个宗派?

    • A. 道教
    • B. 禅宗
    • C. 佛教
    • D. 儒教
  3. 诗中提到的“河南白尹”是谁的称呼?

    • A. 诗人的师父
    • B. 诗人的朋友
    • C. 诗人的敌人
    • D. 诗人的家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的《送别》
  2.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3.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草的描写,反映出友谊的长久与人生的短暂。

解读:两首诗在主题上都涉及友谊与人生的哲理,但刘禹锡的作品更为关注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追求,而王维则更注重于情感的表达与对自然的描绘。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3. 《刘禹锡诗文选》

相关查询

哨遍 过景斋听谢翁一尘弹琵琶数曲。翁师诸城王心葵,世称第一手 哨遍 春鸿 哨遍 其八 小圃夏景 哨遍 子锋四十初度赋此为寿 哨遍 听弹琵琶 哨遍 哨遍 檃栝鲍明远芜城赋 哨遍•春情和东坡韵 哨遍 绛都春 余曩以此调赋重台榴花,刊稿时乙去,今补写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豸字旁的字 贵手高抬 几字旁的字 破罐破摔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蟾影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斗大 不惮强御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鼓字旁的字 旋室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怀铅提椠 泰开头的成语 灰烟瘴气 立字旁的字 山积波委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感恩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