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杨八寿州》

时间: 2025-05-02 15:08:30

诗句

风猎红旗入寿春,满城歌舞向朱轮。

八公山下清淮水,

千骑尘中白面人。

桂岭雨馀多鹤迹,茗园晴望似龙鳞。

圣朝方用敢言者,次第应须旧谏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8:30

原文展示

风猎红旗入寿春,
满城歌舞向朱轮。
八公山下清淮水,
千骑尘中白面人。
桂岭雨馀多鹤迹,
茗园晴望似龙鳞。
圣朝方用敢言者,
次第应须旧谏臣。

白话文翻译

在春风的吹拂下,红色的旗帜迎风飘扬,进入了寿春城。满城的歌舞声向着华丽的朱轮(指车轮)奔腾而来。八公山下流淌着清澈的淮水,尘土飞扬中千骑骏马的队伍中出现了白面书生。桂岭在雨后留下了许多鹤的足迹,晴朗的茗园远望去如同龙鳞一般。如今圣朝正需要敢于直言的人,逐步应当重用那些曾经的谏臣。

注释

  • :猎风,意为迎风。
  • 朱轮:指红色的车轮,象征着权贵的车马。
  • 八公山:位于寿州,是当地的名山。
  • 清淮水:淮水清澈,表明自然环境的优美。
  • 白面人:指书生,象征文人。
  • 桂岭:指桂花山,雨后留下的鹤迹。
  • 茗园:茶园,晴朗天气下的美好景象。
  • 敢言者:敢于直言的人,古代对直言的士人的称呼。
  • 旧谏臣:指曾经担任谏议大夫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靖庐,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政治风波,曾因直言被贬,因此其诗作常带有对政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刘禹锡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比喻和对仗,体现了唐诗的典雅。

创作背景

《寄杨八寿州》作于刘禹锡被贬后,寄托了他对故友的思念与对政治局势的关切。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寿春的美丽景色,还隐含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思考,反映了他对敢于直言、忠诚于朝廷的重视。

诗歌鉴赏

《寄杨八寿州》是一首描绘寿春自然风光及其政治人文环境的诗。开篇以“风猎红旗入寿春”展现出一种生动的场景,红旗随风猎猎而舞,带来一种朝气蓬勃的气息,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接着,诗人描绘了满城的歌舞,展现了寿春的繁华与热闹。诗中提到“八公山下清淮水”,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与故友的深厚情谊。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桂岭雨馀多鹤迹,茗园晴望似龙鳞”进一步描绘了寿春的自然景观,鹤迹象征着高洁与悠然自得,茶园的景象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美好。而“圣朝方用敢言者,次第应须旧谏臣”则是对政治局势的深思,表达了诗人对直言者的渴望和对旧谏臣的怀念,体现了他对忠臣直言的支持与对当权者的期待。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美好景色的描绘,更有对政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刘禹锡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猎红旗入寿春:春风迎面而来,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场景。
  2. 满城歌舞向朱轮:全城的人们都在歌舞,欢庆的气氛浓烈,朱轮指代权贵的车马,暗示着繁华的背后。
  3. 八公山下清淮水:描绘了自然景色,八公山的清淮水流淌,展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
  4. 千骑尘中白面人:在尘土飞扬的队伍中,出现了书生,象征着知识分子与士人的形象。
  5. 桂岭雨馀多鹤迹:雨后,桂岭上留下了许多鹤的足迹,暗示了高洁的品格。
  6. 茗园晴望似龙鳞:晴朗的茶园远望去如同龙鳞,显示出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7. 圣朝方用敢言者:在朝廷需要直言之士的时刻,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
  8. 次第应须旧谏臣:应当逐步重用那些曾经的谏臣,反映出对忠诚直言者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晴望似龙鳞”,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茶园的美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如“风猎”,将风赋予了动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寿春的自然风光与繁华气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对直言者的渴望,以及对政治局势的关切,展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旗: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歌舞:代表着繁华与喜庆。
  • 清淮水: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灵动。
  • 白面人:象征着士人、知识分子。
  • 鹤迹:象征着高洁与雅致。
  • 龙鳞:象征着美丽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朱轮”指代什么?

    • A. 车轮
    • B. 船
    • C. 飞鸟
    • D. 旗帜
  2. 填空题:诗中“桂岭雨馀多_____”一句中,空格中应填什么字?

  3. 判断题:刘禹锡在诗中表达了对旧谏臣的怀念。(对/错)

答案

  1. A
  2. 鹤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加侧重于静谧的氛围。
  • 《春望》:关注国家的动乱与个人的忧虑,更加沉重。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刘禹锡的诗在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方面独具特色,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政治环境的思考。

相关查询

送蕲春李十九使君赴郡 雪中寻僧 用韵答赵樵山见和(二首) 即事 凤山古祠 次韵答秦小岘观察赠别并以别谢蕴山方伯 吴子夜四时懊歌 其六 雪夜曾缮部邀饮迟吴侍御黎秘书不至即席赋长句得孤字 定襄伯郭登 次江文韵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轻死重义 欠字旁的字 适情率意 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招花惹草 包含苴的词语有哪些 速独 丨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蜗书 比勒陀利亚 福业相牵 察己知人 诞秀 狐听之声 屮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