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1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19:17
茅堂入谷远,林暗绝其邻。
终日有流水,经年无到人。
溪云常欲雨,山洞别开春。
自得仙家术,栽松独养真。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远离尘嚣的山居环境:茅草屋隐入深谷,周围树木阴暗,与邻居隔绝。整天溪水潺潺,整年无人造访。溪边的云彩常常像要下雨,山洞里春意盎然。诗人自得其乐,掌握了隐居的本领,独自种植松树,享受着真实的生活。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隐逸生活,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诗人选择隐居,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传达出一种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题王处士山居》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构建出一个静谧而和谐的山居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渴望。首句“茅堂入谷远”不仅描绘了居所的隐蔽,更暗示了远离世俗喧嚣的生活选择。诗人用“林暗绝其邻”进一步强调环境的幽静,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
“终日有流水,经年无到人”展示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宁静,水流的声音成为孤独生活的伴侣,增强了自然的氛围。接下来的“溪云常欲雨”则巧妙地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感受,带有一种自然的韵律感。
结尾的“自得仙家术,栽松独养真”则揭示了诗人的理想生活:自得其乐,种植松树,象征着长青的精神和宁静的心态。这种向往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对清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和对道家思想的认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隐逸生活的理想,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传达出一种追求真实与宁静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茅堂”指的是什么?
诗人整年无人到访,体现了什么?
“自得仙家术”中的“仙家术”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