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宣义池上》

时间: 2025-04-26 02:54:29

诗句

修篁夹绿池,幽絮此中飞。

何必青山远,仍将白发归。

鸟啼亦有恨,鸥习总无机。

树起秋风细,西林磬入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4:29

原文展示:

修篁夹绿池,幽絮此中飞。
何必青山远,仍将白发归。
鸟啼亦有恨,鸥习总无机。
树起秋风细,西林磬入微。

白话文翻译:

修长的竹林夹着一池碧绿的水,轻柔的浮絮在水面悠然飞舞。
何必寻找远处的青山,我依然带着白发归来。
鸟儿的啼鸣中透着怨恨,而海鸥的习性则显得毫无生机。
树木在秋风中轻轻摇曳,西边的树林中传来微弱的磬声。

注释:

  • 修篁:修长的竹子。
  • 幽絮:轻柔的浮絮,指飘浮在水面上的白色毛絮。
  • 何必:何必、何须,表示不需要。
  • 青山远:远处的青山,常用来象征美好的归宿或理想。
  • 白发:象征年老,带有愁苦的情感。
  • 鸟啼:鸟的啼鸣,常常与思乡、离愁相联系。
  • 鸥习:鸥鸟的习性,暗指海鸥在水边的生活状态。
  • 树起秋风细:秋风轻轻吹动树木,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西林磬入微:西边树林中传来的微弱的磬声,象征着宁静和淡淡的哀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生于公元八世纪,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丽,情感丰富,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受。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晚年,诗人身处一个宁静的环境,内心充满了对过往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这个时期,诗人可能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因而在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眷恋。

诗歌鉴赏:

《宣义池上》是一首细腻而富有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修篁夹绿池”描绘出一幅幽静的自然画面,竹林和碧水交相辉映,营造出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这里的“幽絮飞”更是为这幅画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仿佛让人感受到时间在静静流逝。

接下来的“何必青山远,仍将白发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理想的思考,尽管青山遥远,但内心的归属感和对故土的眷恋更为重要。这一对比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归属的渴望,令读者对诗人内心的感受产生共鸣。

“鸟啼亦有恨,鸥习总无机”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鸟儿的啼鸣中透出一种怨恨,似乎是在诉说着失去或离别的痛苦。而海鸥的无机状态,则暗示了生命的冷漠与无情,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最后两句“树起秋风细,西林磬入微”描绘了秋风中树木轻轻摇曳的情景,微弱的磬声更是营造出一种静谧、深远的氛围。这种细腻的描写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意味,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让人感叹不已。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修篁夹绿池:描绘了一个被竹林包围的碧绿色池塘,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 幽絮此中飞:浮在水面上的毛絮轻轻飘浮,增添了诗的柔美。
    • 何必青山远:表明不需要去追求远方的美好,表达内心的平和。
    • 仍将白发归:即使年老,也要回到自己心灵的归处,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
    • 鸟啼亦有恨:鸟鸣声中似乎带有怨恨,暗示着离愁别绪。
    • 鸥习总无机:海鸥的生活状态显得无趣,反映出一种生命的无奈。
    • 树起秋风细:秋风轻轻吹动树木,营造出一种柔和的秋日氛围。
    • 西林磬入微:微弱的磬声从西边的树林传来,仿佛在回荡着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发”象征老年与思乡之情。
    • 拟人:鸟儿的啼鸣被赋予了情感,显得更为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以及在岁月流逝中对内心归宿的追寻。

意象分析:

  • 竹林:象征着清静与坚定,诗人希望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
  • 碧池:代表心灵的归处,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 浮絮: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鸟鸣: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映射出离愁与思念。
  • 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磬声: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思索,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修篁夹绿池”中的“修篁”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
    • B. 荷花
    • C. 柳树
    • D. 松树
  2.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忧愁
    • C. 归属
    • D. 失去
  3. “鸟啼亦有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离愁
    • C. 期待
    • D. 宁静

答案:

  1. A. 竹子
  2. B. 忧愁
  3. B. 离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江雪》中的孤独与宁静,与《宣义池上》的内心归属感形成对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出内心的感受,但《江雪》更加强调孤独感,而《宣义池上》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下春风岭 暇日六咏其五{龟}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种蔬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酴醾 戏呈希古 喜雨四首四 喜雨四首 喜雨四首 喜晴 喜七兄疾愈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通敌 退食自公 一籽一瓣儿 功不补患 悦人耳目 貝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小字头的字 阜字旁的字 心怀忐忑 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蛟蜃 析珪判野 异等 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独步当时 韭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