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45
扬州慢·淮左名都
作者: 姜夔 〔宋代〕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在淳熙丙申年,我路过维扬。
夜里雪刚停,田野上荠麦一片碧绿。
进入城中,四周显得萧条,
寒水如碧,暮色渐渐浓厚,戍楼的角声悲切。
我心中感慨,追忆往昔,因此作此曲。
千岩老人觉得此曲有“黍离”的悲伤。
淮左的名城,竹西是个好地方,
短暂停留,刚刚解下马鞍。
春风十里,荠麦绿意盎然。
自从胡马窥江后,
废弃的池塘和乔木,仍然厌倦谈论战争。
渐渐黄昏,寒风吹响角声,
一切都在空城中。
杜郎的俊赏,如今再来必定惊讶。
即使豆蔻的词工,青楼的美梦,
也难以表达深情。
二十四座桥依旧存在,
波心荡漾,冷月无声。
我怀念桥边的红药,年年知道是为谁而生。
作者介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江苏扬州人,南宋著名词人,擅长词、诗。其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细腻,尤其在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上有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姜夔经过维扬之际,夜雪初霁,内心感慨万千。在历史的变迁中,维扬的繁华已不复存在,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抒发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历史感的词作。词人通过对维扬的描写,展现了城市的萧条与个人的孤独感。开篇的“夜雪初霁”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则引入了黄昏的景象,暗示着不久将至的孤寂。词中提及的“戍角悲吟”,不仅传达出边防的凄凉,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战争带来的伤害。
接下来的部分,词人回忆起昔日的繁华,淮左的名都、竹西的美景,令人向往。然而,随着“自胡马窥江去后”,战争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词人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中感叹岁月的流逝与无情,桥边的红药年年为谁生,似乎在问候着那些逝去的情感和记忆。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深邃,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沉重。姜夔的词作如同一幅精致的画卷,令人沉浸在那份悲伤与美好之中。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对维扬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了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战争带来的苦痛的无奈与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自胡马窥江去后”中的“胡马”指的是什么?
词中提到的“二十四桥”象征着什么?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