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8:4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8:42:44
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
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
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
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
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
剡藤玉版开雪肤,游龙天飞万人呼。
莫作羞涩羊氏姝。
万物生长都有其象征,象征滋生出万千变化;梦幻无根,转瞬即逝。
正当梦境之时,并不是没有真实,泡影一旦消失,俯仰之间便显得不同。
清晨的露水尚未干,雷电已然过去,这种灭绝的状态才是真正的我。
云彩如同死灰,实际上并不枯竭,偶尔玩乐只是一场表演。
化身为医生却忘记了自己的身体,草书并不是学习的结果,只是自我娱乐。
落笔时已唤出周越的奴仆,苍鼠奋起长须,饮尽松脂。
剡藤和玉版在雪白的肌肤上展开,游龙在天际飞舞,万人齐声呼喊。
不要做羞涩的羊氏女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六观堂老人草书》写于苏轼晚年,正值他面临困境和流亡生涯。诗中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尤其是书法,表现了他对草书的热爱与独特理解。
这首诗以梦幻与现实的对比为核心,展现了苏轼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物生有象象乃滋”引入,强调万物都有其象征意义,随后通过“梦幻无根成斯须”揭示梦境的虚幻与不实。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展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感,仿佛是作者在书法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化身为医忘其躯”显示了苏轼对自我身份的超越,草书不仅是书法的表现,更是他内心自我表达的方式。“游龙天飞万人呼”则表达了他对自由与创作的渴望,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既有自然的描写,又有对艺术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的哲理思考与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草书艺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文人气质与艺术追求。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艺术的追求,表现出对自由、真实自我的渴望。苏轼通过草书的艺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一个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六观堂老人草书》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泡影一失俯仰殊”是想表达什么?
诗中“化身为医忘其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苏轼的《六观堂老人草书》与李白的《将进酒》均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前者侧重于对生命哲理的探讨,后者则表现出豪放的情感。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差异,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更为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