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六观堂老人草书》

时间: 2025-05-09 08:42:44

诗句

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

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

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

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

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肤。

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8:42:44

原文展示:

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
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
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
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
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
剡藤玉版开雪肤,游龙天飞万人呼。
莫作羞涩羊氏姝。

白话文翻译:

万物生长都有其象征,象征滋生出万千变化;梦幻无根,转瞬即逝。
正当梦境之时,并不是没有真实,泡影一旦消失,俯仰之间便显得不同。
清晨的露水尚未干,雷电已然过去,这种灭绝的状态才是真正的我。
云彩如同死灰,实际上并不枯竭,偶尔玩乐只是一场表演。
化身为医生却忘记了自己的身体,草书并不是学习的结果,只是自我娱乐。
落笔时已唤出周越的奴仆,苍鼠奋起长须,饮尽松脂。
剡藤和玉版在雪白的肌肤上展开,游龙在天际飞舞,万人齐声呼喊。
不要做羞涩的羊氏女子。

注释:

  • :象征、象形。
  • 斯须:瞬间、片刻。
  • 泡影:比喻幻影、虚无之物。
  • 灭尽:削减、消亡。
  • 三昧:佛教用语,指一种深度的冥想状态或境界。
  • 草书:一种书法风格,随意而又富有表现力。
  • 周越: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指代书法的技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六观堂老人草书》写于苏轼晚年,正值他面临困境和流亡生涯。诗中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尤其是书法,表现了他对草书的热爱与独特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梦幻与现实的对比为核心,展现了苏轼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物生有象象乃滋”引入,强调万物都有其象征意义,随后通过“梦幻无根成斯须”揭示梦境的虚幻与不实。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展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感,仿佛是作者在书法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化身为医忘其躯”显示了苏轼对自我身份的超越,草书不仅是书法的表现,更是他内心自我表达的方式。“游龙天飞万人呼”则表达了他对自由与创作的渴望,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既有自然的描写,又有对艺术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的哲理思考与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草书艺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文人气质与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物生有象象乃滋: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象征意义,象征滋生出丰富的变化。
  2. 梦幻无根成斯须:梦境是无根的,转瞬即逝。
  3. 方其梦时了非无:在梦中也并非完全无实。
  4. 泡影一失俯仰殊:泡影一旦消失,所见的就截然不同。
  5. 清露未晞电已徂:晨露尚未干,雷电已经离去。
  6. 此灭灭尽乃真吾:这种消亡的状态才是真实的自我。
  7. 云如死灰实不枯:云彩如同死灰,但实际上并不枯竭。
  8. 逢场作戏三昧俱:偶尔玩乐,实际上都是一场表演。
  9. 化身为医忘其躯:化身为医生却忘记了自己的身体。
  10. 草书非学聊自娱:草书并非学习的结果,只是自我娱乐。
  11. 落笔已唤周越奴:落笔时已经唤出周越的书法技艺。
  12. 苍鼠奋髯饮松腴:苍鼠奋起长须,饮尽松脂。
  13. 剡藤玉版开雪肤:剡藤与玉版在雪白的肌肤上展开。
  14. 游龙天飞万人呼:游龙在天空飞舞,万人齐声呼喊。
  15. 莫作羞涩羊氏姝:不要做羞涩的羊氏女子,强调要放开自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如死灰”,将云彩比作死灰,突出了其虚无的状态。
  • 拟人:如“苍鼠奋髯”,赋予苍鼠以生命与活力。
  • 对仗:如“泡影一失俯仰殊”与“化身为医忘其躯”,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艺术的追求,表现出对自由、真实自我的渴望。苏轼通过草书的艺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一个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代表。
  • :梦境,幻象。
  • :变化无常的事物。
  • 草书:艺术的自我表现。
  • 游龙:自由与飞扬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六观堂老人草书》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泡影一失俯仰殊”是想表达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事物的变化
    • C. 梦境的虚幻
    • D. 自我的觉醒
  3. 诗中“化身为医忘其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职业的热爱
    • B. 对自我的超越
    • C. 对艺术的追求
    • D. 对他人的关心

答案:

  1. C. 苏轼
  2. C. 梦境的虚幻
  3. B. 对自我的超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苏轼的《六观堂老人草书》与李白的《将进酒》均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前者侧重于对生命哲理的探讨,后者则表现出豪放的情感。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差异,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赠姜勉中昆仲 应令咏舞诗 奉和率尔有咏诗 奉和同泰寺浮图诗 度关山 杂曲歌辞。独不见 伊州三台令 长相思 如梦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衣字旁的字 下院 衔哀致诚 袂接肩摩 邦国殄瘁 卖弄风情 僩瑟 指物 彐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颓垣废址 山字旁的字 才貌兼全 衡门衣 包含袱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帝的词语有哪些 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