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9:37
月华清·八月十二夜月 其一
将近秋分,曾交中浣,眼光先在天际。
印出蟾痕,略欠三分圆意。
想素娥渐酿清辉,把六六时光初试。
相对。恰金钗遍数,玉栏全倚。
尽费纤阿心计。就弦望中间,算来匀配。
报汝团圞,祇遇两三日内,未放开捣兔瑶宫,
尚羞涩跨鸾仙子。晴霁。有风流裙屐,冶游才起。
快到秋分,曾经在中秋的河边,目光已先在天边。
月亮的痕迹映出,稍微缺少了三分圆的意境。
想那嫦娥渐渐酝酿着清辉,开始尝试这六六时光。
对面相望,恰好金钗数遍,玉栏全靠。
尽费心思来计算,只为那弦上的月光,算来恰好匀称。
告知你团圆,只有在这两三天之内,
未曾放开捣制玉兔的瑶宫,
尚且羞涩跨上仙子的鸾凤。
晴朗的天空,微风拂动裙子,才开始游玩。
作者介绍:
黄之隽(生卒年不详),字子鱼,号玉山,清代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的中秋时节,诗人借助月亮的意象,表达对团圆的思念与渴望。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月亮的崇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八月的明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事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月亮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情感的载体。黄之隽以“蟾痕”隐喻月亮的缺损,表现了人们对团圆的期待与现实中的无奈。
“素娥渐酿清辉”一句,展现了嫦娥在月亮中的神秘和柔美,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诗人通过“金钗遍数,玉栏全倚”来描绘美丽的景色,体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描写中,诗人还借用“纤阿心计”,展现出女子的细腻心思,营造出一种柔美而又忧伤的情感基调。全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链条,从个人的情感出发,逐渐引向对自然、对生活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传统文化下的情感表达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月亮和秋天的场景,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与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同时也展现出一种因时间流逝而带来的淡淡忧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要描写对象是:
A. 秋天的景色
B. 月亮
C. 妇女的心思
D. 自然环境
“未放开捣兔瑶宫”中的“瑶宫”指的是:
A. 现实中的宫殿
B. 传说中的月宫
C. 女子心中的幻想
D. 诗人的家
诗中提到的“素娥”是指:
A. 月亮的象征
B. 嫦娥
C. 一位美女
D. 诗人的情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