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0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07:40
作者: 苏辙 〔宋代〕
泉来草木滋,泉去池塘满。委曲到庭除,清冷备晨盥。
泉水流来时,草木因而滋润;泉水流去后,池塘便充盈满溢。小路蜿蜒通往庭院,清凉的气息为晨间的洗漱准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而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环境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涧翁,宋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苏轼的弟弟,以清新简练的风格闻名。苏辙的诗作常融合自然景致与个人情感,充满哲理和人生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游览洋州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作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思想。
《灙泉亭》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题材,展示了水与植物的和谐关系,表现了自然之美。开头两句“泉来草木滋,泉去池塘满”通过泉水的流动,生动地描绘了草木因泉水而生机盎然的场景,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接下来的“委曲到庭除,清冷备晨盥”则描绘了小路通往庭院,清凉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晨间的宁静与清新。整首诗意境清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不仅有生动的自然描写,还有一种恬淡的生活哲学,体现了苏辙的文人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泉来草木滋”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中提到的小路是如何描述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强调山水之间的静谧与孤独感,而苏辙的《灙泉亭》则突出水与植物的生机,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