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子瞻与李公麟宣德共画翠石古木老僧谓之憩寂图题其后》

时间: 2025-04-25 13:07:39

诗句

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伯时。

只有两人嫌未足,更收前世杜陵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07:39

原文展示:

东坡自作苍苍石,
留取长松待伯时。
只有两人嫌未足,
更收前世杜陵诗。

白话文翻译:

东坡自己创作了一幅苍苍的石头画,
留给长松树期待伯时的到来。
只有我们两个人觉得不够,
所以还收录了前世杜陵的诗篇。

注释:

  • 东坡:指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 苍苍石:苍苍,指颜色深沉的石头,代表古老和沧桑。
  • 长松:指高大的松树,象征长寿和坚韧。
  • 伯时:指的是伯牙,古代著名的琴师,寓意高雅的友人。
  • 杜陵诗:指杜甫的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杜陵是他的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与哥哥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其诗文风格清新、豪放,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辙与画家李公麟共同创作画作《憩寂图》之时,诗中表达了他们对友谊、艺术创作和诗歌的热爱,体现了苏辙对古代诗人的敬仰与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画作的过程,展现了诗人与李公麟的艺术交流与情感交融。开篇以“东坡自作苍苍石”引入,表现了苏辙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思,苍苍石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岁月的积淀与人生的沉淀。接着,“留取长松待伯时”一语,既表达了对高洁友谊的期待,也隐喻了时间的珍贵和生命的流逝。

诗的后两句则转向对艺术的追求,提到“只有两人嫌未足”,体现了诗人与李公麟对创作的共同追求与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最后一句“更收前世杜陵诗”则引入了杜甫的伟大诗篇,表明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不仅仅是个人的表达,更是对历史与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辙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古典文化的崇敬与传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坡自作苍苍石:表达了苏辙自创作的骄傲与对艺术的热爱。
  2. 留取长松待伯时:表现了对未来友谊的期待和对时间的思考。
  3. 只有两人嫌未足:反映了对艺术创作的追求,永无止境。
  4. 更收前世杜陵诗:强调了对历史伟大作品的尊重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苍苍石与人生经历相联系,增添了诗的深度。
  • 拟人:长松树被赋予了“等待”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力量。
  • 对仗:诗中前后句对称工整,增加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艺术、友谊和传统的追求,展现了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美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苍石:象征着古老与稳重,传递出时间的沉淀。
  • 长松:象征着坚韧和长久的友谊。
  • 杜陵诗:代表着伟大的文学传统与历史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坡”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苏辙
    B. 苏轼
    C. 杜甫
    D. 李白

  2. “留取长松待伯时”中的“伯时”指的是谁?
    A. 友人
    B. 杜甫
    C. 伯牙
    D. 李白

  3. 这首诗表达了对什么的追求?
    A. 金钱
    B. 艺术与友谊
    C. 权力
    D. 名声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辙的这首诗在主题上均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苏轼的作品更加豪放,而苏辙则更显内敛与深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苏辙与苏轼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恋绣衾 步蟾宫(春景) 步蟾宫(木犀) 南乡子(塘门元宵) 贺新郎(弹琵琶者) 恋绣衾 步蟾宫 其一 木犀 忆秦娥 阖闾 铜官山 东坡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帆的成语 相士 齲字旁的字 弃行改业 邑字旁的字 一雕双兔 包含湮的成语 龝字旁的字 尚德缓刑 秋战 辰字旁的字 散马休牛 单耳刀的字 祭礼 心服口服 亭台楼阁 恨如头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