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4:3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4:39:13
王宜人挽诗
门谱谁夸郡姓强,是家元自孝廉郎。
长来但识诗书贵,老去不知簪珥香。
吏部生涯瓶里粟,夫人宗事橐中装。
他年点检挈庵稿,宁愧欧公志薛杨。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门第谱系上,谁夸耀郡望姓氏强盛?其实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我这位孝廉的郎君。从小到大只知道诗书的珍贵,年老时却不再知晓那些华丽的装饰。吏部的生涯就像瓶中的米粒,吃不完的米,夫人的事务则装在袋子里。他年若有机会整理出庵堂的稿件,也不惧怕欧阳修和薛道衡的志趣。
魏了翁(约1110—约1170),宋代诗人,字子升,号西山,出生于今浙江省。魏了翁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怀,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王宜人挽诗》是魏了翁为王宜人所作,此诗歌颂了王宜人的品德与人品,表达了对其的怀念与敬仰。在当时社会,士人对家族的看重和对个人品德的追求并存,魏了翁通过诗歌反映了这一社会背景。
《王宜人挽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展示了作者对王宜人的追忆与敬仰。整首诗在对比中推进,前半部分通过对家族谱系和个人品德的讨论,表达了对名门望族的质疑,强调了个人的德行才是最重要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简单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的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诗中的意象丰富,门谱、孝廉、簪珥等词汇不仅构建了一个古朴的文化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肯定与反思。同时,诗中提到的吏部生涯和夫人宗事,揭示了官场生活的单调与繁杂,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真挚而深沉,不仅是对王宜人的挽歌,更是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整首诗表现了对个人品德的重视,以及对繁华名利的淡泊态度。作者通过对王宜人的追思,反映了社会对于士人品德的追求与理想,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王宜人挽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提到的“孝廉”指的是什么?
诗中“瓶里粟”比喻的是?
王宜人挽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强调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尘世的淡泊,前者通过对王宜人的追思,后者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反映出士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以上内容为《王宜人挽诗》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