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7:52
原文展示:
缙云六载掌关征,学得陽冰小篆成。 逋客几人曾认面,仙山到处便题名。 桑郊又是乘轺去,铃阁虚烦解榻迎。 旧读春秋究微旨,何须苦说不知兵。
白话文翻译:
在缙云山任职六载,掌管关卡征税,学习并掌握了陽冰的小篆书法。 逃亡的客人中,有几人曾见过面,仙山各处都留下了题名。 如今又要乘坐轺车离开桑郊,铃阁中空无一人,不再需要解开榻上的迎接。 过去研读《春秋》,深入探究其中的微妙旨意,何必苦苦说自己不懂兵法。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杨亿在缙云山任职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杨亿在缙云山任职六年的经历,以及他对书法、历史和兵法的兴趣。诗中提到的“逋客”和“仙山”可能指他在任职期间遇到的各种人和事,而“旧读春秋究微旨”则显示了他对历史和兵法的深入研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杨亿在缙云山的经历,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掌握和对历史兵法的深入研究。诗中“缙云六载掌关征”一句,简洁地概括了他在缙云山的六年时光,而“学得陽冰小篆成”则显示了他对书法的热爱和成就。后文通过“逋客”和“仙山”的描绘,增添了一丝神秘和超脱的色彩,而“旧读春秋究微旨”则体现了他的学识和对知识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经历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回顾与展望,通过作者在缙云山的经历,展现了他对书法、历史和兵法的兴趣,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杨亿在缙云山任职了多少年? A. 五年 B. 六年 C. 七年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陽冰小篆”是指什么? A. 一种兵法 B. 一种书法 C. 一种乐器 答案:B
“仙山到处便题名”中的“仙山”象征着什么? A. 危险的地方 B. 风景秀丽的地方 C. 神秘的地方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