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7:47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寺即神尧皇帝读书之所)
作者: 钱起 〔唐代〕
入谷逢雨花,香绿引幽步。
招提饶泉石,万转同一趣。
向背森碧峰,浅深罗古树。
尧皇未登极,此地曾隐雾。
秘谶得神谋,因高思虎踞。
太阳忽临照,物象俄光煦。
梵王宫始开,长者金先布。
白水入禅境,砀山通觉路。
往往无心云,犹起潜龙处。
仍闻七祖后,佛子继调御。
溪鸟投慧灯,山蝉饱甘露。
不作解缨客,宁知舍筏喻。
身世已悟空,归途复何去。
走进山谷遇到细雨飘洒,香气四溢的绿树引导我幽静地前行。
招提寺旁泉水环绕,千曲万转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面朝和背向都是青翠的山峰,古树在浅深之间交错。
尧皇尚未登基,此地曾经隐没在雾霭之中。
秘密的预言得到了神灵的谋划,因此心中高思如虎踞之势。
太阳忽然照耀,万物瞬间明亮温暖。
梵王的宫殿开始开启,长者在前铺设金光大道。
清水流入禅境,砀山通向觉悟之路。
时常无心的云彩,犹如潜藏在水中的龙。
仍然听到七祖的教诲,佛子继承着调和的职责。
溪边的鸟儿点燃智慧的灯,山中的蝉儿饱享甘露。
我不想成为解缨的客人,焉知放弃筏子是何寓意。
身世早已领悟空无,归途又将何去?
钱起(约 730-799),字仲明,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是在归义寺创作的,寺庙本身是神尧皇帝的读书之所,诗中通过对山水和历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是一首兼具自然美和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山谷中的雨花、泉石,以及青翠的峰峦和古树,传达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这种自然景象不仅仅是背景,更是与作者内心感受的映照。诗的开头便以“入谷逢雨花”引入,雨花的细腻与香绿的花草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清新和幽静的感觉。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引入了历史人物尧皇,暗示着此地的历史厚重。尧皇未登极时的隐居,似乎暗示着一种潜在的智慧和力量的积蓄,正如“秘谶得神谋”所言,历史与现实交织,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哲思。
此外,诗中提到的“溪鸟投慧灯,山蝉饱甘露”,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智慧的思考。在这片静谧的自然中,万物各得其所,似乎在传达着一种和谐的哲学。最后,诗人以“身世已悟空,归途复何去”来结束,留下了深邃的思考,仿佛在问自己,究竟人生的归宿在哪里。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自然的宁静中,诗人感悟到生命的空无与归宿的迷茫,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尧皇未登极”意指什么?
A. 尧皇已经登基
B. 尧皇尚未成为帝王
C. 尧皇在此隐居
D. 尧皇的智慧
诗中提到的“溪鸟投慧灯”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A. 哲理的启迪
B. 自然的美
C. 社会的喧嚣
D. 个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