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外甥杨克一诗篇末》

时间: 2025-07-28 07:57:52

诗句

十年不复上天津,闲却西都几度春。

里巷梦中迷向背,山河句里见精神。

艺成斧凿真须弃,学富篇竟自不贫。

莫倚咏儿兼赠妇,须知渐与老为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7:57:52

原文展示:

题外甥杨克一诗篇末 张耒 〔宋代〕

十年不复上天津,闲却西都几度春。 里巷梦中迷向背,山河句里见精神。 艺成斧凿真须弃,学富篇竟自不贫。 莫倚咏儿兼赠妇,须知渐与老为邻。

白话文翻译:

十年来不再上天津,闲居在西都度过了几个春天。 在梦中的里巷迷失了方向,在山河的诗句中看到了精神。 技艺成就后真的需要放弃斧凿,学问丰富了自然不会贫穷。 不要依赖写诗给儿子和妻子,要知道渐渐地与老年为邻。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津:指天上的星宿,比喻朝廷或高位。
  • 西都:指洛阳,宋代西京。
  • 里巷:指熟悉的地方或环境。
  • 向背:方向和背向,比喻方向或立场。
  • 山河:指国家或大地的象征。
  • 斧凿:比喻技艺或创作。
  • 学富:学问丰富。
  • 咏儿兼赠妇:写诗给儿子和妻子。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是作者晚年之作,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耒为其外甥杨克一的诗篇所作的题跋。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仕途的放弃和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对家庭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十年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首两句“十年不复上天津,闲却西都几度春”,透露出作者对仕途的放弃和对闲适生活的接受。中间两句“里巷梦中迷向背,山河句里见精神”,通过梦境和诗句,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和对精神追求的坚持。后两句“艺成斧凿真须弃,学富篇竟自不贫”,强调了技艺的成就和学问的丰富,以及对物质贫困的不在意。最后两句“莫倚咏儿兼赠妇,须知渐与老为邻”,则是对家庭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提醒自己不要过于依赖家庭,要意识到老年的临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不复上天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十年仕途的放弃。
  2. “闲却西都几度春”:反映了作者在西都的闲适生活和对时光的感慨。
  3. “里巷梦中迷向背”:通过梦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迷茫。
  4. “山河句里见精神”:在诗句中展现了作者对精神追求的坚持。
  5. “艺成斧凿真须弃”:强调了技艺成就后的放弃。
  6. “学富篇竟自不贫”:表达了学问丰富带来的精神富足。
  7. “莫倚咏儿兼赠妇”:提醒自己不要过于依赖家庭。
  8. “须知渐与老为邻”:意识到老年的临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津”比喻朝廷或高位,“斧凿”比喻技艺。
  • 对仗:如“十年不复上天津,闲却西都几度春”中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回顾过去,思考未来,表达了对仕途的放弃、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对家庭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津:朝廷或高位的象征。
  • 西都:闲适生活的象征。
  • 里巷:熟悉环境的象征。
  • 山河:国家或大地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天津”指的是什么? A. 天上的星宿 B. 地名 C. 人名 D. 物品 答案:A

  2. 诗中的“西都”指的是哪里? A. 北京 B. 洛阳 C. 南京 D. 西安 答案:B

  3. 诗中的“斧凿”比喻什么? A. 技艺 B. 工具 C. 学问 D. 创作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耒的《题外甥杨克一诗篇末》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仕途的放弃和对学问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作。

相关查询

留别 译经惣持大师致宗之泗上礼塔 次韵和盛博士寄赠李四寺丞因以述怀 次韵和慎大詹中秋待月寄西掖三舍人之什 闻道卿途中授计司判官 同诸公寄阆州隆灵山王处士 庭榴 题张濬所居壁 题张居士壁 题顯道人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和佛 包含月的词语有哪些 工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符瑞图 巍巍荡荡 高垒深壁 门字框的字 辵字旁的字 口碑 鳌里夺尊 执柯作伐 阆丘 气字旁的字 平平庸庸 包含鞋的词语有哪些 负笈游学 包含英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