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9:17
陶翁种五柳,萧散本天真。
刘生荷一锸,似亦返其淳。
步兵哭途穷,诗思日以新。
子云草太玄,亦复赋剧秦。
四士今何在?贤愚同一尘。
当时不痛饮,为事亦徒勤。
嗟我百代下,颇与四士亲。
遥遥涉其涯,敛然一问津。
但惧翻醉墨,污此衣与巾。
君其衩移穸佬讶恕。
陶渊明种植五株柳树,心境悠闲自然,毫无世俗烦恼。刘生则手持锄头,似乎也回归了纯朴的生活。步兵在路途的尽头痛哭,诗人的创作灵感却与日俱增。子云(指苏轼)所说的“草”变得太过深奥,反而赋予了繁杂的内容。四位士人如今身处何地?贤者与愚者皆在同一尘土中。往日若不痛快饮酒,所做的事情也不过是徒劳而已。唉,我在百代之后,与这四位士人也算有些渊源。遥遥地我渡过了那条水域,心中收敛地问津。但唯恐酒醉后沾污了我的衣服与巾帕。请你们不要再讶异我了。
戴良,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充满了对陶渊明的敬仰。
此诗是戴良向陶渊明致敬的作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饮酒文化的赞美,反映了明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和刘伶等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酒的热爱。开篇提到陶渊明种柳,唤起人们对他悠然自得生活的印象,接着刘生的形象又引入了对自然生活的反思。整首诗通过对比贤愚、士人、劳苦者的命运,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对饮酒的渴望。诗中诗思的更新和对四士的追问,展现出诗人对文化与生活的思考。他在生活的忙碌中,感受到饮酒的乐趣和陶渊明式的洒脱,最后以对醉墨的担忧结尾,显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陶渊明式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饮酒文化的赞美。在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中,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自然与饮酒的结合,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陶渊明种什么树?
刘生在诗中是如何描述的?
诗中提到的“子云”指的是谁?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