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状江南 仲秋》

时间: 2025-05-02 01:55:46

诗句

江南仲秋天,鲟鼻大如船。

雷是樟亭浪,苔为界石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5:46

原文展示:

江南仲秋天,鲟鼻大如船。雷是樟亭浪,苔为界石钱。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的仲秋时节,水中的鲟鱼的鼻子大得像船一样。雷声如同樟亭的浪涛,苔藓则像界石上的钱币。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气候湿润,风景如画。
  • 仲秋:秋季的中间时节,通常指农历八月。
  • :一种古老的鱼类,肉质鲜美。
  • 樟亭:可能指樟树的亭子或与樟树相关的地方,此处用作地名。
  • :苔藓,通常生长在湿润的地方。
  • 界石:用作界限标志的石头,诗中意指分隔的物体。

典故解析:

  • 樟亭:在古代文学中,樟木常常与清香、凉爽的夏日相联系,可能指代一个优美的自然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仲昌,唐代诗人,生平事迹并不详尽,但其作品主要反映出浓郁的江南风光和自然景象,具有独特的诗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仲秋之际,正是江南风光最为迷人的时候,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江南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状江南 仲秋》是一首描绘江南秋天自然风光的诗作。诗人用简洁却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仲秋时节江南的独特景象。首先,诗中提到的“鲟鼻大如船”,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江水中鲟鱼的体态,也暗示了江南水域之广阔与丰饶。接着,“雷是樟亭浪”的比喻,将雷声与樟亭的波浪结合,生动地再现了秋季雷雨时节的场景,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感。而“苔为界石钱”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苔藓的生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自然资源,感受生活的点滴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展现了江南秋天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具有深远的意境与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仲秋天:引入地点和时间,设定情境。
  2. 鲟鼻大如船:用比喻展现鲟鱼的庞大,暗示水域丰饶。
  3. 雷是樟亭浪:将雷声与自然现象结合,体现出秋季的气候特征。
  4. 苔为界石钱:形象地描绘苔藓的生长,寓意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蓬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鲟鼻大如船”,直接将鲟鱼的鼻子与船相提并论,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上有一定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通过对江南秋季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诗人对江南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江南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 樟亭:代表自然景观,给人以凉爽、清新的感受。
  • :象征着生命力和自然的生生不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南仲秋天”中的“仲秋”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诗中“鲟鼻大如船”的比喻强调了什么特征?

    • A. 鲟鱼的颜色
    • B. 鲟鱼的大小
    • C. 鲟鱼的味道
    • D. 鲟鱼的习性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但更多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而沈仲昌的《状江南 仲秋》则侧重于自然的丰美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

以上内容为对《状江南 仲秋》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黄元董赴廷试 送郭之赴廷试 送陈尉别二首 耸玉亭 适见诸公咏梅之什因用其韵率作者同赋 师正堂二首 师正堂二首 上元应制次韵 上元漫兴 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轻骑 鼻字旁的字 谈过其实 老成见到 幺字旁的字 启瞶振聋 包含胪的词语有哪些 火字旁的字 忧心悄悄 支字旁的字 毛发悚然 盛况空前 行商 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阴夏 名品 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