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8:2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8:22:53
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
作者: 苏轼
谪居澹无事,何异老且休。
虽过靖节年,未失斜川游。
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
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
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
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
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轧酬。
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不。
问点尔何如,不与圣同忧。
问翁何所笑,不为由与求。
我被贬谪在此,闲来无事,何尝不是像老年人一样在休息呢?虽然已经过了春节,但我依然没有失去在斜川游玩时的乐趣。春江的水清澈而平静,人躺在船上随波而流。我本无处可去,便随意地跟着鸣叫的海鸥漂流。在江中遇到漩涡,就放下船走上层层的山丘。有水可以畅饮,何必非要结交同伴呢?你写的诗和陶渊明的诗相似,我唱起来便与之相应。我不知道陶彭泽是否也有这样的乐趣,问你觉得怎么样?我并不与圣人同忧。问我为什么在笑,我并不是为了某种得失。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正值正月初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与儿子一起游玩的乐趣,充满亲情与生活的哲思。
苏轼的《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是一首饱含哲理的诗作。诗人以游山玩水的场景为背景,展示了他在贬谪生活中的闲适与淡然。开篇即以“谪居澹无事”引出自己的处境,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似乎将贬谪视作一种休息。而尽管身处逆境,诗人却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依然在斜川游玩,体现了他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一句,描绘了春江水面如镜,船随波漂流的宁静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此时,诗人“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表达了他心灵的自由与随性,仿佛在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与儿子的游玩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分享,特别是“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传达出诗人对友情与人际关系的独立思考。他不迷恋于名利,而是更加珍视与家人、自然的亲密关系。
最后,诗人通过提及陶渊明,表达了对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乐趣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景象与深邃的思索中交织,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个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比喻(如“春江渌未波”),对仗(如“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表现出和谐自然的意境和诗人内心的豁达。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春游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亲情的珍视,体现了超越世俗纷扰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被贬谪的地方是?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的别号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