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4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49:40
晚渡黄河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源。
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
棹唱临风断,樵讴入听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
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全诗翻译:
在这千里之外,我寻觅归家的路,却被一根浮萍打乱了水面的宁静。水波连绵,浸湿了马的脸颊,奔腾的水流冲击着急流的龙门。阳光照耀下的水面显得格外清澈,惊起了风浪翻滚。我的桨声在风中断断续续,山间的樵夫歌声传入耳中,显得喧嚣而热烈。岸边的秋霞渐渐坠落,潭水深处雾气弥漫。谁能承受在这逝去的河流上,日落时分的归魂不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骆宾王(公元640年-684年),唐代著名诗人,以骈文和五言诗见长。他身世显赫,曾任高官,但因政治波折而多次被贬。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晚渡黄河》创作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
《晚渡黄河》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诗作。全诗以“晚渡”作为引子,描绘了黄河边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渴望。开头的“千里寻归路”便道出了诗人对归家的热切期望,而“一苇乱平源”则暗示着这种期望受到外在环境的干扰,体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困惑。
诗中“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两句,描绘了水流的奔腾与动感,象征着人生的激荡与挑战。接着“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也隐喻了人在风雨中奋斗的艰辛。最后几句“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展示了黄昏时分的美丽与忧伤,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哀伤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黄河水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黄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千里寻归路”意指什么?
A. 归乡的渴望
B. 远行的艰辛
C. 归家的快乐
D. 旅行的乐趣
“一苇乱平源”中的“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情感
C. 一种工具
D. 一种动物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的思考
C. 对爱情的追忆
D. 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