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04
沐猴自戏马自惊,圉人未解猴马情。
猴其天资马何罪,意欲防患犹伤生。
异类相宜亦相失,同类相伤非所及。
志行万里困一误,吐豆齕荄甘伏枥。
猴子在水中嬉戏,马儿因而受到惊吓,
驯马的人却未能理解猴子与马之间的情感。
猴子天生聪明,马儿又有什么罪过呢?
想要防范祸患,却反而伤害了生命。
不同的生物本该和谐相处,但却也会因此而失去,
同类之间的伤害却不是这种情况所能及的。
志向高远却因为一次失误而困扰,
吐出豆子却咀嚼着荆棘,甘愿伏在马厩中。
陈师道,字公辅,号东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反映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精炼。
《猴马》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动物的比喻,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和社会情感的思考,反映了对人性与相互理解的追求。
《猴马》这首诗通过猴子与马的比喻,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因误解而产生的隔阂与冲突。开头两句描绘了猴子在水中嬉戏,而马儿因猴子的行为感到惊慌,这一场景生动形象,展示了不同生命之间的互动与误解。驯马者未能理解猴马之间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对他人情感的忽视和误解。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思考:猴子虽然聪明,但马又有什么罪过?生活中常常是出于善意而采取的防范措施,反而造成了伤害,这种思考引发读者对人际关系的反思。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不同的生物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而同类之间的伤害则是更为常见的悲剧。
最后两句,诗人以“志行万里困一误”点出人生的无常和脆弱,志向虽高,但因一时的失误而受到困扰,生活的苦涩和无奈便在这一吐一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通过简练的笔触,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予读者以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误解,反映了生活中的苦涩与无奈,以及对人际理解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现实关怀。
《猴马》中的“沐猴”指的是?
A. 在水中嬉戏的猴子
B. 悲伤的猴子
C. 受伤的猴子
D. 忧虑的猴子
诗中提到的“圉人”指的是?
A. 驯马的人
B. 猴子的朋友
C. 普通人
D. 诗人本人
诗人通过猴马的关系想表达什么?
A. 不同生物之间的和谐
B. 人际关系中的误解与伤害
C. 动物的聪明才智
D. 自然的美丽
可以将《猴马》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在自然与人际关系方面的不同表现。王维的作品更多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陈师道的《猴马》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与误解,展现出不同的主题思想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