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3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32:20
《何满子》
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
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名叫满子的人,他在临刑之前创作了这首曲子。整首曲子有四个词和八个重复的段落,开头的旋律就充满了悲伤,令人心碎。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代表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
《何满子》创作于白居易晚年,社会动荡、民间疾苦的背景下,诗人用满子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苦难的思考与同情。
《何满子》通过对满子临刑前创作的曲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与对苦难的同情。满子在面临死亡时,仍然选择用音乐表达内心的痛苦,这种情感的深度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代的共鸣。整首诗短小精炼,但情感却极为浓烈,开头便引入了满子的命运,随后通过对曲子结构的细致描写,将悲痛的情感通过“断肠声”这一意象传递给读者。白居易在诗中巧妙地运用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理解与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对生命苦难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即将失去生命的无奈和痛苦,体现了白居易对人性与艺术的深刻理解。
“世传满子是人名”中的“满子”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个人名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诗中提到的“临就刑时”是指:
A. 临近婚礼
B. 临近死亡
C. 临近考试
D. 临近旅行
“从头便是断肠声”中的“断肠声”形容的是:
A. 喜悦的声音
B. 悲伤的声音
C. 欢乐的声音
D. 平静的声音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白居易的《何满子》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李白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思乡之情。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