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19
赴鄂舟中
作者:郑孝胥〔清代〕
万波弄日破霜寒,
木落吴天意自宽。
少壮背人如去鸟,
江山还我此凭栏。
警传萍醴围初合,
灾被淮徐赈已难。
多垒奇荒仍满目,
漫寻猿鹤共盘桓。
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阳光穿透了霜寒,
秋天的树叶在吴地悄然落下,仿佛是大自然的宽慰。
年轻人背弃故土,像离巢的小鸟,
我在这江山之中凭栏而立,心中感慨不已。
传来警报,水草萍浮,刚刚聚合,
但遭灾的淮徐一带,赈灾工作却变得艰难。
眼前多处荒凉,依旧满目疮痍,
我漫步于此,寻觅猿猴与仙鹤的身影,恍若与他们共度时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郑孝胥(1835年-1896年),字子华,号穷庐,晚号疏庐,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主张诗歌应反映现实,尤其关注社会时事。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末动荡的时期,郑孝胥在舟中行进时,面对自然景观的变化与社会动乱,感慨颇多。诗中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局的忧虑,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郑孝胥的《赴鄂舟中》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作,描绘了诗人在舟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对时局的感慨。诗的开头“万波弄日破霜寒”,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江面在阳光照耀下的美丽景象,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与后文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
“少壮背人如去鸟”,这一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年轻人背弃故土,追求理想的心情,暗示着时代变革带来的离别。郑孝胥在面对江山时,感慨“江山还我此凭栏”,流露出对故国的眷恋与深沉的思考。
随后的几句中,诗人提到淮徐的灾难,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困境,令人心生忧虑。而“多垒奇荒仍满目,漫寻猿鹤共盘桓”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孤独感,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间苦难的无奈,仿佛在寻找一个能够寄托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在自然美与社会现实之间构建了深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社会的反思。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郑孝胥成功地传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渴望,诗歌的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年轻人的期许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少壮背人如去鸟”所表达的意思是?
A. 年轻人追求自由
B. 年轻人留在故乡
C. 年轻人回归自然
D. 年轻人迷失方向
“万波弄日破霜寒”中“弄日”意指什么?
A. 太阳在水中反射
B. 太阳被遮挡
C. 日出而作
D. 日落西山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C. 自然的美
D. 生活的富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郑孝胥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