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6:38
采桑子 其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藉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首词描绘了西湖春末夏初时的景色,经过繁花似锦的春天后,西湖的景色依然美丽,但已是残花败柳。随着游人离去,春天的气息也渐渐消散。细雨中,双燕归来,仿佛带来了一丝春天的余韵。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欧阳修在诗词、散文、历史等多个领域都有显著成就,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生活的哲理。
《采桑子 其四》写于欧阳修晚年的时候,正值他政治生涯的高峰。此时,他对生活的感悟愈加深刻,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他在政治生涯中所经历的复杂情感。
这首词以“西湖”为舞台,展现了春末夏初时节的一幅静谧画面。开篇“群芳过后西湖好”,直接点出主题,西湖的美丽仍在,只是已经没有春天的繁华。接下来的“狼藉残红,飞絮濛濛”描绘出一种惜春的情绪,残红与飞絮相互交织,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逝去和生命的无常。接着,词人转向游人,笙歌散尽,游人的离去使得春天的气息显得更加空寂。
在这幅画面中,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感受尤为深刻。最后一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则为全诗画上了一个温暖的句号。双燕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余韵,细雨中流露出一丝柔情与希望,给人一种宁静安逸的感觉。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词在伤感与希望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通过描绘西湖的春末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诗中的细雨和双燕意象,给人以温暖与希望,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思考。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狼藉残红”中的“狼藉”是什么意思?
诗中描绘的主要意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