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5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53:24
篱下黄花早已彫。
镜中华发不相饶。
清霜白露烟光晚,
去雁来鸿客路遥。
香篆冷,烛花消。
佳宾同醉可怜宵。
都将璧月琼枝句,
付与樽前薛小桃。
篱笆下的黄花早已凋谢,
镜子中的白发愈显苍老。
清霜和白露映衬着晚霞,
飞雁和归鸿使人感到旅途遥远。
香篆已冷,烛花也快要熄灭。
佳宾同饮,真是可怜这美好的夜晚。
都将明月与美好的诗句,
送给樽前的薛小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退庵,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因与当时的权臣发生冲突而遭贬,晚年过着隐居生活。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兼具豪放和细腻。
创作背景: 《鹧鸪天 其二》创作于晚秋时节,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相聚的珍惜,结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描写。
《鹧鸪天 其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开头两句“篱下黄花早已彫,镜中华发不相饶”,直接点出时光的无情,花开花谢,人的容颜也随着时光而老去。这种对比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残酷。
接下来的“清霜白露烟光晚,去雁来鸿客路遥”则进一步引入秋天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逐渐凋零与旅途的遥远,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随着夜幕的降临,诗人描写了“香篆冷,烛花消”的寂静,反映出夜晚的孤寂与人际关系的短暂。
最后两句“都将璧月琼枝句,付与樽前薛小桃”,则透露出一种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友谊的向往,诗人希望把美好的诗句和月光共享于友人之中,这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际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友情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惜,传达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鹧鸪天 其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慎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镜中华发不相饶”意指:
A. 年轻
B. 白发苍苍
C. 美丽
D. 健康
诗中的“佳宾同醉可怜宵”表达了:
A. 快乐的夜晚
B. 悲伤的回忆
C. 寂寞的夜晚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