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

时间: 2025-05-02 18:49:38

诗句

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

将谓独愁犹对雨,

不知多兴已寻山。

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间。

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同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9:38

原文展示

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
白居易

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
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
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间。
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同攀。

白话文翻译

在云雾中,山上的宫殿和泥泞的小路相互阻隔,我和朋友的同游因而懒得再去。
本以为我一个人愁苦对着细雨,没想到他已经兴致勃勃地去寻山了。
我大概刚到那千峰环绕的地方,实际上只比他晚了半天。
我最惋惜的是那杜鹃花正盛开,春风一吹却再也无法相聚。

注释

  • 云中台殿:指山中或高处的建筑,象征高远的境界。
  • 泥中路:形容道路泥泞,暗示行路艰难。
  • 独愁:独自一人感到忧愁。
  • 寻山:去山中游玩、探寻。
  • 杜鹃花:春天盛开的花,象征美好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而著称,受到后世广泛传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居易与友人刘十九约定游山,但因天气原因未能相聚,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及对春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中赴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十九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春日美景的珍惜。开篇的“云中台殿泥中路”以云雾和泥泞描绘出一种阴郁的氛围,暗示了阻碍与困扰。诗人想象着自己独自面对细雨,情感愈加深沉,却不知友人已在山中欢愉,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友谊的渴望。

后四句中,诗人意识到自己虽然行至千峰之间,却因迟到而错过了与友人共享春日美景的机会,特别是那“最惜杜鹃花烂漫”的描写,既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在美好时光中相聚的重要性。

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在描写自然之美与人际情感方面的高超技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中台殿泥中路:描绘出一幅云雾缭绕、泥泞不堪的山中景象,暗示旅途的艰难。
  • 既阻同游懒却还:因路途艰难而懒于继续游玩,表现出心情的懈怠。
  • 将谓独愁犹对雨:本以为独自愁苦,雨中对景,情感愈加沉重。
  • 不知多兴已寻山:没想到友人已经兴致勃勃地去寻山。
  • 才应行到千峰里:自觉已行至山峰之中。
  • 只校来迟半日间:其实仅仅比友人迟到了半天。
  • 最惜杜鹃花烂漫:对盛开的杜鹃花倍感惋惜,象征美好而转瞬即逝的春光。
  • 春风吹尽不同攀:春风虽吹拂,但再也无法一起欢赏花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中台殿”比喻高远的理想与目标。
  • 对仗:如“既阻同游懒却还”,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微妙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中:象征高远,隐喻诗人追求的理想或境界。
  • 泥中:象征现实生活的艰难困苦。
  • 杜鹃花:象征春天的美好和短暂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中台殿泥中路”表达了怎样的情境?
    A. 美好的景色
    B. 行路的艰难
    C. 友人的欢愉

  2. “最惜杜鹃花烂漫”中,杜鹃花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美好时光
    C. 忧愁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表现春天的美与忧愁。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抒发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的作品均反映出社会现实和人际情感,但白居易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的苦难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研究论文与评论文章。

相关查询

舟中杂纪 其六 渭河道中 其四 金水河春兴 其二 即事 其二 送李德仁归济南乡试 其一 中秋次韵答太虚 临清阻雪 其一 感慨 其一 梅花三首 其一 九里山中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元大武 两点水的字 四门馆 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几字旁的字 故宫离黍 蜀石 包含垃的词语有哪些 肉字旁的字 齿牙之猾 韶华如驶 巾字旁的字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请君入瓮 膏梁纨裦 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积阶 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