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社观献捷诗》

时间: 2025-04-24 16:32:04

诗句

淮海妖氛灭,乾坤嘉气通。

班师郊社内,操袂凯歌中。

庙算无遗策,天兵不战功。

小臣同鸟兽,率舞向皇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32:04

原文展示:

大社观献捷诗
白居易 〔唐代〕

淮海妖氛灭,
乾坤嘉气通。
班师郊社内,
操袂凯歌中。
庙算无遗策,
天兵不战功。
小臣同鸟兽,
率舞向皇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淮海的妖邪气息已经消散,
天地间弥漫着吉祥的气息。
我们在郊外的社祭中班师归来,
身披胜利的袂袖,歌声中满是凯旋。
庙堂的算计没有遗漏的策略,
天兵的胜利并非在战斗中取得。
小臣们如同鸟兽,
欢快地舞蹈,迎接皇上的威风。


注释:

  • 淮海:指淮河和海的地区,这里象征着战斗的地方。
  • 妖氛:妖邪的气息,指敌人的势力或不祥的气息。
  • 嘉气:吉祥的气息。
  • 班师:指军队胜利归来。
  • 操袂:指挥挥动袂袖,象征胜利的姿态。
  • 庙算:指国家的策略和谋划。
  • 天兵:指皇帝的军队。
  • 小臣:指地位较低的官员。
  • 鸟兽:指小动物,这里比喻小臣们的欢快。

典故解析:

  • 班师:古代军事用语,指的是军队胜利归来,通常是在完成了重要的军事任务后。
  • 社祭: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象征着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
  • 庙算:指古代的军事、政治谋划,强调聪明的战略和计划。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著称,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生活、政治、自然等。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反映了国家在战斗胜利后的喜悦氛围。诗人通过描绘胜利归来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期望和对皇帝的忠诚。

诗歌鉴赏:

《大社观献捷诗》是一首喜庆的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国家胜利的欢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热烈的情感,描绘了一个胜利归来的场景。开头的“淮海妖氛灭,乾坤嘉气通”展现了战斗后的宁静与祥和,给人以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接着,诗人描述了班师归来的情景,运用“操袂凯歌中”这一意象,表现出归来之时的自豪感和胜利的喜悦。紧接着,诗中提到的“庙算无遗策,天兵不战功”则突显了智慧和策略的重要,表明胜利并不仅仅是依靠武力,而是有深思熟虑的计划作为支撑。

最后,小臣们如鸟兽般的舞蹈,象征着对皇帝的尊敬与臣子对胜利的欢庆,营造了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传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淮海妖氛灭:象征着敌人的消失,国家的安宁。
    2. 乾坤嘉气通:天地间充满了吉祥的气息,暗示了和平的来临。
    3. 班师郊社内:表达胜利归来的情景,结合社祭的场合,增加了庄重感。
    4. 操袂凯歌中:胜利者的姿态和情绪,体现出骄傲与荣光。
    5. 庙算无遗策:强调策略的成功,表明胜利的背后有深思熟虑的计划。
    6. 天兵不战功:意指在没有战斗中获得胜利,暗示战斗的智慧。
    7. 小臣同鸟兽:小臣们的欢快,与鸟兽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皇帝的尊重。
    8. 率舞向皇风:表达对皇帝的崇敬与欢庆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对偶:如“庙算无遗策,天兵不战功”,形成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小臣比作鸟兽,形象生动,传达出欢乐的气氛。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胜利的庆祝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表达了对皇权的尊重与忠诚。


意象分析:

  • 淮海:象征战斗场所,代表着国土的安危。
  • 妖氛:代表敌人的威胁,消散则意味着和平的到来。
  • 嘉气:象征吉祥与安宁。
  • 凯歌:胜利的象征,表现出战胜敌人的喜悦与自豪。
  • 鸟兽:代表臣子的欢庆与对皇帝的尊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大社观献捷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庙算无遗策”强调了什么?

    • A) 武力
    • B) 智谋
    • C) 幸福
    • D) 仇恨
  3. 诗中“小臣同鸟兽,率舞向皇风”中“鸟兽”指代的是:

    • A) 动物
    • B) 贵族
    • C) 小臣
    • D) 敌人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大社观献捷诗》和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国家的安宁与对未来的期望,但前者更侧重于胜利的庆祝,后者则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集》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相关查询

戚氏 戚氏 戚氏 观棋 戚氏 夏口作 戚氏 己卯上巳北海镜清斋修禊分韵得师字 戚氏 戚氏 题祁阳周王受天球忆梦词后 戚氏 戚氏 寒食市楼 戚氏 柬程村文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葬的词语有哪些 击馋 尖言冷语 堤溃蚁穴 标冠 人字头的字 神采焕发 热结尾的成语 表壮不如里壮 贵出 长字旁的字 幾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如荼如火 龙驎 气弱声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