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3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32:07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
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
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前年我在这里题过名,今天再来看牡丹花。
有人说我是芸香吏,这已经是第三次见牡丹盛开。
岂止是这花值得珍惜,更让我感到的是年华的流逝。
何况我的朋友在这春天的花丛中,东都之行还未归来。
谁能知道这红色的花儿旁边,春天已尽,思念却依旧悠长。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写诗、散文和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民生,倡导诗歌的通俗易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与元稹相交多年后,回忆往昔的情景,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春天的牡丹花盛开,引发他对青春及友谊的深思。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展现了白居易对生命流逝和友谊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作者提到自己曾在前年来此地题名,今天再来看到盛开的牡丹,勾起了往昔的回忆。这种对时间的追忆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折射出岁月无情,时光荏苒的普遍感受。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在这句中,诗人不仅仅为花的美丽而感叹,更让他意识到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牡丹的盛开与凋谢象征着人生的起伏,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内心的惆怅愈发显现。“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这句不仅提到了友人的缺席,也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与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描写,传达了对人生、友谊及流逝时光的深思。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体的感受,也是普遍的人生体验,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牡丹花,引发了对生命流逝、友谊缺失和岁月无情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内心的惆怅。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芸香吏”指的是什么?
A. 管理香料的官吏
B. 牡丹花的种植者
C. 一种花卉
诗人对牡丹花的感慨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爱情
B. 友谊与时光流逝
C. 自然景色
诗中提到的“东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安
B. 洛阳
C. 南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