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7:34
访施八评事
施兄今七十,近郭隐茅庐。
懒问齐民术,喜看庄叟书。
竹间鸣涧水,原际见村墟。
识尽穷通理,超然乐有余。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去拜访施八评事的情景。施兄如今已七十岁,住在郭城附近的茅草屋里。他懒得去询问世俗的农民技术,而更享受于阅读庄子的书籍。在竹林间,溪水潺潺而响;在原野的边缘,可以看到村庄的景象。他对世间的道理已经领悟得透彻,因而心境超然,生活快乐而富足。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华,宋代诗人,号称“诗中之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梅尧臣拜访施八评事时,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敬仰,同时折射出当时社会对隐士的尊重和对自然生活的追求。
梅尧臣的《访施八评事》是一首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施兄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施兄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态度。开头两句明确施兄的年龄和隐居地点,给人以亲切感,同时也引发对生命历程的思考。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施兄选择的生活方式的赞赏,他不再关注世俗的繁忙与技巧,而是沉醉于哲学的思考与精神的追求。“竹间鸣涧水,原际见村墟”,这一联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恬静与美丽,营造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身临其境之感。最后,诗人用“识尽穷通理,超然乐有余”总结了施兄的精神境界,既展现了深厚的智慧,也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态度的结合,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鸣涧水”使溪水生动起来,强调了自然的活力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隐逸生活为主题,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敬重以及对自然与哲理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施八评事的年龄是?
A. 六十
B. 七十
C. 八十
施兄在隐居中更享受什么?
A. 农民技术
B. 《庄子》
C. 诗词
诗中描述的自然环境是?
A. 城市
B. 山川
C. 竹林与溪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