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3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34:32
少客两京间,熟游嵩与华。
归来宛溪上,厌往昭亭下。
何以厌昭亭,衰迟倦驱驾。
况复惭咏歌,嘉辞前有谢。
咀嚼在人口,甘美如食蔗。
方向陶渊明,苦语近田舍。
节行固不变,出处亦多怕。
常防恶少年,豪横使出胯。
譬如故将军,尚被亭长骂。
不若守弊庐,读书至中夜。
在两京之间交游的年轻人中,我熟悉嵩山和华山。
回到宛溪上,已厌倦了去昭亭下游玩。
为什么厌倦昭亭呢?因为年纪渐长,感到疲惫。
更何况,我还惭愧于吟咏诗歌,前面的赞美言辞让我感到不安。
耳边流传着那些赞美,真如甘甜的甘蔗般美味。
我想起陶渊明,他的苦言正好适合田舍生活。
我固守自己的节操,出入之处也多有忌惮。
常常提防那些恶少年,横行霸道的行为。
就像昔日的将军,仍然受到亭长的斥责。
不如守着那间破旧的小屋,读书直到深夜。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田园诗和深邃的哲理诗闻名。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晚年,表达了他对往日游乐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往日游玩的回忆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梅尧臣在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尤其是通过对陶渊明的提及,强调了自我价值与外界评价之间的冲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甘美如食蔗”,不仅传达出诗歌的美妙,也暗示了对简单快乐生活的渴求。诗的结尾以简单的读书生活作为归宿,体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成熟。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日游乐的怀念与现实生活的厌倦,体现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项是诗中提到的山?
A. 泰山
B. 嵩山
C. 黄山
D. 华山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以何种生活著称?
A. 富贵
B. 隐逸
C. 豪放
D. 繁华
诗人对昭亭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厌倦
C. 忽视
D. 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