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

时间: 2025-04-26 03:39:10

诗句

壶头山下俗,巴妇曲中听。

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

岩风来虎啸,江雨过龙腥。

事简能谈者,杨雄所草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10

原文展示:

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
梅尧臣

壶头山下俗,巴妇曲中听。
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
岩风来虎啸,江雨过龙腥。
事简能谈者,杨雄所草经。

白话文翻译:

在壶头山下,民风淳朴,巴人妇女的歌声在耳边响起。
他们从井里汲水,熬制白盐,耕田播种青稻。
岩石上的风声仿佛是老虎在咆哮,江边的雨水带着龙的腥气。
简单的事务,能够谈得来的,正是杨雄所记录的经典。

注释:

  • 壶头山:山名,地处巴蜀地区,象征着乡土气息。
  • 巴妇:指巴地区的妇女,巴为古地名,今四川一带。
  • 汲井:从井里取水。
  • 熬盐:制作盐。
  • 烧田:指耕作,烧田是古代的耕作方式之一。
  • 岩风:山岩间的风声。
  • 虎啸:象征力量与威严的声音。
  • 龙腥:江雨带来的湿气,龙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神物。
  • 杨雄:汉代文学家,以其作品《法言》而闻名,诗中提到的“草经”指的是他所编撰的经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升,号青霞,宋代诗人,擅长古诗,风格清新自然,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土的眷恋。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为官期间,送别同事鲜于秘丞到黔州,表达对其前程的祝福和对故土的怀念。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以清新的自然意象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珍视与眷恋。开头两句通过描绘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表现出巴地的淳朴与自然,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随后,诗人用“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描绘了当地人民的劳动场景,体现出勤劳与朴实的精神。

中间的“岩风来虎啸,江雨过龙腥”则更为生动,岩风与虎啸的结合,既表现出自然的壮丽,也隐喻了人世间的力量与威严。最后一句“事简能谈者,杨雄所草经”则点明了诗中所表达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突显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梅尧臣对故乡的热爱,也反映出了他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壶头山下俗:描绘了地理环境,说明地方风俗淳厚。
  • 巴妇曲中听:展示了当地文化,体现出人们的生活情趣。
  • 汲井熬盐白:描绘日常生活,展现出勤劳的场景。
  • 烧田种谷青:表现了对农业生活的赞美。
  • 岩风来虎啸:用声音描绘自然的威严。
  • 江雨过龙腥: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气息。
  • 事简能谈者:总结道理,强调简单却深刻的生活哲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工整且有节奏感。
  • 比喻:用“虎啸”与“龙腥”形象化自然的伟力与神秘。
  • 意象:结合自然与人文,表达情感与哲理。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故乡和自然的赞美,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人世哲理的探讨,体现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壶头山:象征乡土、自然。
  • 巴妇:代表地方文化与生活。
  • 岩风、虎啸:体现自然的力量与神秘。
  • 江雨、龙腥:生动描绘自然的气息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白居易
  2. 诗中“汲井熬盐白”描写了什么?

    • A. 取水与制盐
    • B. 耕作与采摘
    • C. 逢春与赏花
    • D. 钓鱼与游玩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二者均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但梅尧臣更注重乡土气息,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山水的空灵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选编与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二 落花有感 菩萨蛮 其十八 菩萨蛮 纪事,用飞卿韵 菩萨蛮 闻雁 菩萨蛮 菩萨蛮 怀莲 菩萨蛮 客谈砀山赵毓政死事 菩萨蛮五首 其二 和韦庄 菩萨蛮·丁酉1957春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尽行 途辙 无字旁的字 一步三摇 盈箱溢箧 矢字旁的字 绝无仅有 小丑跳梁 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幺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烦恼魔 玉字旁的字 穹碑 不甘 半涂而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