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7:57
作者: 周纯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脂泽休施,铅华不御,自然林下真风。
欲窥馀韵,何处问仙踪。
路厌横桥夜雪,看暗淡残月朦胧。
无言处,丹青莫拟,谁寄染毫工。
遥通。尘外信,寒生墨晕,依约形容。
似疏疏斜影,蘸水摇空。
收入云窗雾箔,春不老芳意无穷。
梨花雨,飘零尽也,难入梦魂中。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并且淡化了浮华的装饰。诗人渴望探寻那些遗留的韵味,却又不知道去哪里问询仙人的踪迹。夜里,走过横桥,看着暗淡的残月,愁绪涌上心头。在无言的时刻,似乎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描绘这些情感;又是谁能寄来那画笔的工匠呢?
遥远的联系在尘世之外,寒气生出墨晕,勾勒出模糊的轮廓。那像是斜影轻轻摇曳,融入了空灵的水中。将这些景象收入云窗雾箔中,春天的芳香意蕴永无止境。即使梨花雨已经飘零殆尽,却依然难以进入梦境之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周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为抒情诗,擅长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追求自然和内心宁静的时期,社会环境促进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内心情感的追求。开头几句以“脂泽”和“铅华”引入,表达了对外在华丽的厌倦,转而向往自然的真实。在“欲窥馀韵”中,诗人渴望发现那些超越尘世的美好,但又感到无处可寻,隐喻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逐与迷茫。
后半部分描绘了在雪夜中,残月朦胧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通过“无言处,丹青莫拟”的表达,诗人似乎在暗示,艺术无法完全再现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景象,只有在“遥通”处才能与自然的真实相通。最后的梨花雨更是象征着流逝与失去,诗人在追求美的旅途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无法实现的遗憾。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和对外在浮华的厌倦,体现了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脂泽休施,铅华不御”意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梨花雨”象征着____。
判断题: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出对外在华丽的向往。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