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1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3:40
聂王墓
作者: 王尽心 〔清代〕
墓门尽日锁烟萝,三尺残碑字半磨。
帝子不来云欲暝,古槐风里乱蝉多。
这首诗描绘了聂王墓的荒凉景象。墓门整日锁住,烟雾缭绕,藤萝缠绕。残存的碑铭只有三尺高,字迹也已经磨损得模糊不清。帝子(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不再到来,天色已近黄昏,古老的槐树下,蝉声在风中喧闹,显得格外凄凉。
“帝子”常用以指代神话中的人物,代表着逝去的荣光与美好。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一种失落或遥不可及的理想。诗中提到的“古槐”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时间的流逝。
王尽心,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具沉郁之风,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
该诗写于清代,时代背景动荡,常常引发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往昔的追忆。聂王墓作为一个历史遗迹,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现今的荒凉,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聂王墓的荒凉与凄清。诗的开头便用“墓门尽日锁烟萝”设定了一个阴郁的氛围,营造出一种隔绝与沉寂的感觉。藤萝的缠绕与墓门的锁闭,暗示着对生命的束缚与逝去的无奈。
接下来的“三尺残碑字半磨”,通过碑文的残缺,展现了历史的遗忘与时间的流逝。人们对曾经的记忆已经模糊,象征着人们对逝去的荣耀和过往的追忆渐渐消散。
“帝子不来云欲暝”一句,传递了一种失落感,帝子的缺席象征着美好理想的消亡,黄昏的来临则隐喻着希望的消逝。在古槐树下,蝉声的杂乱更添了一份哀伤,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感慨,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生命的反思,带有清代诗人特有的忧伤与淡淡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描绘聂王墓的荒凉与凄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深刻思考。
诗中“墓门尽日锁烟萝”表达了怎样的氛围?
A. 烟雾缭绕,阴郁荒凉
B. 明亮温暖,生机勃勃
C. 宁静安详,悠然自得
“三尺残碑字半磨”中,‘残碑’象征什么?
A. 人生的辉煌
B. 历史的遗忘
C. 自然的生长
诗中的‘帝子’指代什么?
A. 诗人自己
B. 神话中的人物
C. 历史人物
答案: 1.A 2.B 3.B